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吃的少, 營養不夠, 看到寶寶較瘦, 認為這可是營養不良!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等營養缺乏性疾病, 作為判斷孩子營養不良的指標。 此法雖然可靠, 但如果發展到了這種田地, 孩子的健康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給人留下“亡羊補牢”之憾, 顯然不是上策。
其實, 孩子營養狀況滑坡往往是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出現。 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 並採取相應措施, 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之中。
營養不良六大誘因要知道:
(1)體弱兒:低體重兒、雙胎、多胎或因難產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體弱兒容易得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2)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嬰兒濕疹:由於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 比如長期不吃雞蛋、魚、肉而只吃素食, 使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因濕疹而斷奶, 改用米糊之類。
(3)長期餵養不當, 熱量不足:出生無母乳或母乳不足, 未能合理選擇主食, 而以米湯、米糊等低蛋白低熱量食品作為主食;或添加輔食不及時, 到了8~9個月以菜湯拌稀飯。
(4)驟然斷奶:不能有計劃有步驟為小兒斷奶, 而是突然斷奶, 從流汁直接到固體;或原一日六餐減到一日三餐, 使小兒腸胃不能適應, 民間俗稱“奶癆”。
(5)腸胃疾病:長期腹瀉, 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門狹窄、賁門鬆弛, 過敏性結腸炎, 頻繁嘔吐等, 影響食品的消化與吸收。
Advertisiment
(6)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腎炎、肺結核、肺炎、肺膿瘍、麻疹、百日咳、敗血症。 因長期發熱, 食欲不振, 消耗增加而致營養不良。
小兒營養不良首選高蛋白、高熱量、高營養素的食物, 井同時給予充足的多種維生素。 嬰兒以母乳、牛乳、乳製品為最合適。 重症可先試用脫脂奶, 逐步過渡到半脫脂及全脂奶。 也可用豆漿、豆奶給小兒當主食。 每日吃少量魚泥和植物油。 如果消化功能好, 逐漸過渡到蒸蛋羹、肉末、肝末以補充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以米湯、稀粥、米糊過渡到厚粥、麵條, 2歲後可以吃軟飯。 魚和蛋羹是比較容易消化的。 豆製品對營養不良嬰兒也比較適宜。 甲魚、鰻和黃鱔營養價值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