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用藥要防止藥物中毒

有些排泄較慢而毒性較大的藥物, 如洋地黃、依米丁等, 為防止蓄積中毒, 在到達一定負荷量後, 應減少劑量或用維持量;由於大部分藥物都是通過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 所以存在肝功能和腎功能不全的患兒, 尤其要注意減少藥物劑量和延長給藥間隔。 很多藥物都應該根據其藥效學及臨床療效, 制定具體給藥療程。 如需重複給藥, 則應停藥一定時期以後再開始進入下一療程, 以免蓄積中毒。

有些藥物常常可以引起某些體質異常小兒的特異反應, 如苯胺類藥物、抗瘧藥, 可導致一些小兒急性溶血性貧血;過多應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小兒肝腦綜合征等。

Advertisiment
這些常與小兒遺傳和代謝方面的缺陷有關。

近年來, “四環素牙”和慶大黴素、鏈黴素所致的耳聾引起兒科醫生和家長的警惕。 20世紀60年代由於大量應用四環素類藥物, 造成一代青少年的變色牙, 使很多家長和兒童為此而苦惱。 這主要是四環素類藥物能與新形成的骨、牙中所沉積的鈣相結合, 從而引起牙齒的色素沉著和牙釉質發育不全, 進而易於發生齲齒。 所以現在8歲以下兒童已禁用四環素。 另外, 由於抗生素的種類繁多, 在治療小兒感染性疾病時, 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突出, 這也是鏈黴素、慶大黴素導致的耳聾原因之一。 這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腎臟和第8對顱神經——聽神經常有嚴重損害。

Advertisiment
嬰幼兒腎功能發育不成熟, 對這些藥物排泄緩慢, 血漿內藥的半衰期較成人長, 因此盲目注射鏈黴素或慶大黴素, 常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功能障礙而致耳聾, 部分小兒永久性聽力下降或聽力喪失(不但給患兒也給家庭帶來極大不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