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在掌根, 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
1.用拇指甲掐揉之, 稱掐揉小天心。
2.搗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 以指尖或指間關節搗之
作用:清熱, 鎮靜, 利尿, 明目。
主治:驚風抽搐、夜啼、目斜視、目赤痛、煩躁不安、小便赤澀、疹痘欲出不透等。
2 平肝2分鐘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 次數5-10分鐘
功效:清肺平肝
3 推補腎2分鐘
位置:小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推法, 以拇指側面或指肚,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沿著小指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 推100~300次。
4 推補脾2分鐘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推法, 以拇指側面或指肚,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Advertisiment
操作:將小兒拇指屈曲, 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間一直推到指根, 推100~300次。
5 揉外勞宮2分鐘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
手法:揉法, 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揉, 稱揉外勞宮。 揉100~200次。
6 清小腸2分鐘
位置:在小指尺側(外側)邊緣, 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 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 稱清小腸;反之則為補, 稱補小腸。 補小腸和清小腸統稱為推小腸, 此處為清小腸, 推100~300次。
7 揉二馬2分鐘
位置:位置在手背小指及無名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手法:
二馬穴的主要操作方法掐、揉二種方法。
掐二馬穴, 既用拇指指甲重按二馬穴,
Advertisiment
揉二馬穴, 用拇指指端緊緊附著於穴位上作和緩回轉的按撫動作。
功效:滋陰補腎, 順氣散結, 清神, 利水通淋的功效。
主治:臨床上常見的如腎氣不足引起的小兒發育遲緩, 精神不振;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的筋骨萎縮, 免疫力低下;上實下虛的喘咳之症;下焦虛寒導致的遺尿、小便淋漓;腹瀉脫水引起的津液耗傷, 可揉二馬, 宜多揉久揉。 熱移小腸的小便淋漓;心火旺盛的煩躁不安;虛火上炎引起的牙痛等, 可掐二馬, 或者重掐輕揉。
8 小兒疝氣隨證配穴
(一)寒疝
表現:陰囊腫硬而冷, 並牽引小腹作痛, 遇熱時疼痛緩解, 遇冷時疼痛加重, 並伴哭叫不安,
Advertisiment
治法:溫經散寒, 行氣止痛。
推拿配穴:推上三關2分鐘, 揉神闕2分鐘, 揉氣海2分鐘, 推上七節骨2分鐘。
(二)氣疝
表現:陰囊偏墜, 腫痛或不痛, 每哭則發, 發則下墜。
治法:疏肝理氣。
推拿配穴:平肝2分鐘, 順運八卦2分鐘, 推四橫紋2分鐘, 揉神闕2分鐘, 揉百會2分鐘, 揉四神聰1分鐘。
(三)濕熱疝(又稱水疝)
表現:陰囊紅腫, 或狀如水晶, 時時脹痛, 煩躁啼哭。
治法:清熱滲濕。
推拿配穴:退下六腑3分鐘, 清大腸2分鐘, 揉氣海2分鐘, 揉丹田2分鐘, 揉足三裡2分鐘, 清天河水2分鐘。
如外感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清涕等, 應加揉一窩風和推上三關1分鐘。
9 小兒疝氣按摩注意
在大多數情況下, “疝氣”可以自行進出(醫學上稱為可複性), 但是偶爾也會發生嵌頓、上不去的情況,
Advertisiment
10 小兒疝氣的預防護理
(1)小兒疝氣患者應儘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便秘,生氣,劇烈運動等。
(2)疝氣患者應注意休息, 墜下時, 用手輕輕將疝氣推回腹腔。
(3)疝氣患者應儘量減少奔跑與久立,久蹲, 適時注意平躺休息。
(4)疝氣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 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藥、雞、蛋、魚、肉等。 必須選擇清潤又不太寒涼且破氣的食物像菠菜土豆胡蘿蔔番茄木耳藕青魚鰱魚等水果如蘋果葡萄桃子等暫時不宜吃的如綠豆白菜黃豆芽白蘿蔔青蘿蔔等;水果有柳丁雪梨等;油膩煎炸之物如薯片蝦條朱古力等也不宜吃。
Advertisiment
(5)稍大一些的幼兒疝氣患者, 應適當進行鍛煉, 以增強體質。
除少數嬰兒疝氣外, 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 隨著病情的拖延, 疝氣包塊逐漸增大, 會給治療帶來難度, 並且, 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 甚至危機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 除少數特殊情況外, 小兒疝氣均應儘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相關文章
孩子出現疝氣如何治療
相關百科
小兒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