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外科, 常會看到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疝氣, 俗稱 “小腸氣”。 小兒腹股溝斜疝堪稱兒外科的常見病, 針對斜疝, 家長平日該如何加以預防?如果患病又該採取哪些治療措施呢?
什麼是小兒腹股溝斜疝
疝氣, 又名 “小腸氣”, 是腹內臟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 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 一般因為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 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衝破疝環腹膜所致。
與成人外科的疝氣成因不同, 小兒的腹股溝疝往往不是腹腔壓力增高引起, 而是與睾丸的下降活動有關。 所以,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右側睾丸下降比左側睾丸略晚, “鞘狀突”閉鎖也較遲, 為此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 女孩雖然沒有睾丸下降, 但也有與 “鞘狀突”類似的結構, 稱為 “Nuck管”, 所以也會發生疝氣。 因此, 小兒疝氣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 “鞘狀突未閉疾病”, 當出來的內容物為小腸就是 “疝氣”;當這個管道細小, 小腸不出來而僅僅腹腔液體流出時,
Advertisiment
小兒腹股溝斜疝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先天性疾病, 只能說存在先天性的因素。 斜疝主要還是由於咳嗽、便秘、用力、甚至憋尿等引起腹壓增高後才會誘發的。
小兒疝氣的科學認知
小兒疝氣的科學認知
小兒疝氣會自行康復嗎
隨著小兒的生長, 腹股溝管會變長, “鞘狀突”也會逐步關閉, 所以, 理論上小兒腹股溝斜疝有自行癒合的可能。 但一般來說有斜疝的小兒, 本身“鞘狀突”的通道就較大, 反復發作會使“鞘狀突”始終保持開放狀態, 為此, 有疝氣的小兒自愈機會並不多。
另外, 腹股溝管的延長和內外環的錯位, 使得“鞘狀突”這個通道會變得相對狹窄, 這就使患兒在等待自愈的過程中, 發生疝氣嵌頓的機會大大增加。
Advertisiment
疝氣有哪些治療方法
小兒腹股溝斜疝有藥物療法、疝氣帶療法等保守療法, 目前最可靠、最安全的治療仍是手術療法。 由於小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腹肌會變得強壯, 手術一般只需作疝囊高位結紮術, 即手術關閉鞘狀突即可。 小兒疝氣手術創傷較小, 一般在15至30分鐘即可完成, 儘管也存在疝復發、術後血腫、輸精管損傷等併發症, 但其發生率極低, 通過精細的手術操作皆可避免。 需要指出的是, 有近三分之一的單側斜疝患兒,
Advertisiment
至於手術時機問題, 一般來說, 腹股溝疝被診斷後, 就可進行手術治療, 以防多次發生嵌頓性疝。 對於1至3個月的嬰兒, 因組織薄弱, 推薦在半歲以後進行手術;對於體弱多病易患感冒的小兒, 長期咳嗽很可能促使頻繁嵌頓, 此時應先治療原有疾病, 在適當季節手術治療;對於患有嚴重疾病的小兒, 如先天性心臟病、營養不良等則宜暫緩手術。
家中發生疝氣怎麼辦
一般來說, 對於沒有發生嵌頓的患兒, 腹股溝斜疝常可自由進出, 沒有症狀, 適當平臥疝即可回復。 如果患兒疼痛明顯,
Advertisiment
許多家長詢問, 成人疝氣可用微創手術來修復, 不知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否也可選擇微創手術。 其實, 小兒疝氣手術應用微創還需辯證地來看, 兒童斜疝手術創傷本就不大, 傷口一般在1至2釐米左右, 位置位於腹股溝內側, 此處成年後又為體毛覆蓋, 所以單就小兒腹股溝斜疝而言, 微創手術的優勢並不明顯;對於單側斜疝患兒,由於有對側發生斜疝的可能,微創手術可在一側手術完成後,探查對側 “鞘狀突”情況,如發現未閉合,則可同時完成縫合手術,所以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具體是否要採用微創手術,還需患兒家屬和醫生共同斟酌。
小編總結:除少數小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並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儘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微創手術的優勢並不明顯;對於單側斜疝患兒,由於有對側發生斜疝的可能,微創手術可在一側手術完成後,探查對側 “鞘狀突”情況,如發現未閉合,則可同時完成縫合手術,所以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具體是否要採用微創手術,還需患兒家屬和醫生共同斟酌。小編總結:除少數小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並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儘早接受徹底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