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疝氣術後的護理辦法

“小寶寶的陰囊突然鼓了一圈, 還叫痛, 是疝氣嗎?”“我家寶寶有疝氣, 吃藥能好嗎?開刀、麻醉會有危險嗎?”“寶寶那麼小, 要不要等寶寶大些再開刀?”這些都是在小兒外科門診中父母常問的問題, 下面即針對小兒疝氣進行詳細說明。

疝氣分為直接型、間接型兩種, 直接型是由腹壁薄弱造成的, 常見於中老年人。 小兒疝氣95%以上屬間接型, 俗稱脫腸或墜腸, 是小兒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 約占總手術的50%。 形成的原因是胎兒在母體發育期間, 睾丸由腹腔向下延伸至腹股溝再進入陰囊, 形成腹腔和陰囊相通的管道,

Advertisiment
即俗稱的疝氣囊(圖1)。 而女寶寶則是腹膜鞘狀突由腹腔延伸到大陰☆禁☆唇處。 女寶寶疝氣囊會沿著圓韌帶走, 從而產生疝氣或水腫, 嚴重時可合併卵巢、輸卵管甚至子宮掉入疝氣囊的情況。 大部分嬰兒出生後此構造逐漸關閉, 但有一部分則沒有封閉。 如果腹腔內容物如小腸等經由此構造進入腹股溝, 甚至到了陰囊, 就形成了疝氣。 若此構造雖未封閉但很細小, 則可能只有腹水流入, 形成陰囊水腫。

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

除了這種先天性應封閉而未封的腹膜鞘狀突之外, 另一個構成腹股溝疝氣的必要條件是腹壓增大。 最常見的原因是小孩因哭鬧、咳嗽、排便或運動時形成腹部壓力增加, 使得腹腔內的腸子、網膜、卵巢或腹水被推進疝氣袋內,

Advertisiment
產生腹股溝區域的一個突出腫塊。 此時較大的孩子會叫痛, 較小的嬰幼兒則以無原因的哭鬧來表現。 一旦停止哭鬧或運動, 疝氣袋內的腸水會因腹壓下降而自動復位、腫塊消失。

消失的腫塊

由於腫塊有時出現有時消失, 無經驗的父母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察覺, 往往在小兒科門診接受例行的預防針注射、學校健康檢查或孩子哭鬧不安送急診時才被發現。 出現症狀的時機視腹膜鞘狀突大小而定, 腹膜鞘狀突較大者可能出生後不久即發生疝氣, 腹膜鞘狀突較小者可能等形成相通的陰囊積水或孩子較大時才產生。 所以, 疝氣形成的時機可能發生在嬰幼兒身上, 也可能發生在青少年身上。

Advertisiment

早產兒、隱睾症患病幾率高

早產兒因腹膜鞘狀突未閉前就承受較大腹壓或因肌膜較軟弱, 所以疝氣的發生率也特別高(約30%)。 而隱睾症的患兒因睾丸下降不正常, 連帶腹膜鞘狀突的封閉也不正常, 所以也有較高的疝氣發生率(約80%)。

檢查方法

在門診檢查懷疑寶寶有疝氣時, 可讓患兒站立或吹氣球, 類比腹壓增加的狀態, 如在腹股溝看到鼓起腫塊, 則可能有疝氣。 若嬰幼兒無法配合時, 可平躺於檢查臺上, 故意讓嬰幼兒哭泣或用力, 再仔細觸摸陰囊或腹股溝區域, 若有疝氣囊存在, 會有絲質手套互相摩擦的感覺。 陰囊水腫則可摸到一固定的水囊, 若用手電筒照此水腫囊塊, 呈透明狀。 絕大部分的腹股溝疝氣觸診就可明確,

Advertisiment
如果要和睾丸腫瘤、靜脈曲張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鑒別診斷, 可安排超聲波檢查。

男寶寶因在胚胎期間右側睾丸下降較晚, 因此伴隨的腹膜鞘狀突較易產生未閉合現象, 所以無論疝氣或隱睾症的發生率都是右側多於左側, 右側、左側、雙側的比例約為6:3:1。 女寶寶疝氣發生率低於男寶寶, 但兩側都發生疝氣的比例高於男寶寶。

臍疝氣

臍疝氣是發生率僅次腹股溝疝氣的另一種形態的腹壁缺損。 因為臍環擴大只有皮膚、皮下組織覆蓋在肚臍, 所以嬰幼兒一哭, 小腸就從擴大的臍環向外突出。 這種臍疝氣很少造成腸阻塞及壞死, 且多半在1~2歲會逐漸癒合, 所以不必急於手術矯正。

股疝氣

股疝氣是腹股溝韌帶缺損所造成,

Advertisiment
少見于嬰幼兒, 女寶寶得的幾率高於男寶寶。 因容易產生小腸壞死後遺症, 需經醫師小心診治及開刀治療。

Tips 誰是高危險群?

早產或出生體重過低、家族遺傳、胎便性腹膜炎、肝硬化併發腹水、水腦症接受腦室腹腔引流、泌尿生殖系統畸形、隱睾、尿道下裂或上裂、結締組織疾病如凡氏症候群等寶寶, 疝氣發生率高。

治療方式

需要通過手術修補, 而且越早越好。 疝氣需要手術的原因是“防患於未然”, 若腸子或其他腹內容物卡在疝氣囊內回不去, 就會出現嵌頓現象, 此時就會引起疼痛。 如果卡得太久或太緊, 就會造成腸道血液迴圈受阻, 進而造成腸阻塞、壞死, 產生嘔吐、心跳加快、發燒的情形, 甚至排血便直至造成休克。 這時就必須馬上手術治療, 以免產生敗血症導致生命危險。

就女寶寶而言,卵巢、輸卵管也可能因卡得太久而造成壞死,影響日後生育能力。而且腹膜鞘狀突會隨著年齡及腹壓增加而越來越大,腸道常掉入疝氣囊造成脹氣及消化吸收的問題。

術後照顧

手術後傷口不必換藥,5天內以擦拭來清潔身體。5天后可淋浴,1周後複診即可。由於疝氣修補傷口感染率低,術後只需用1~2天的止痛藥即可。小兒疝氣傷口小又淺,一般不會痛,有些小病人手術後半天即可下床玩耍。

如何預防再復發

小兒疝氣是常見、耗時短但精細的手術。所謂的復發是指接受疝氣修補術後,同側的疝氣囊再度出現。手術後復發率一般小於1%,引起復發的原因一般為腹股溝內環太大而腹壓又高。醫師施行手術時,完成疝氣囊高位結紮手術後,應考慮進行後腹壁加強,這樣就可以減少復發幾率了。高危險的患兒手術1個月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及便秘,定期複診可減少復發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因為對全身麻醉和手術的恐懼,父母常不敢讓寶寶接受手術。現今小兒外科相當發達,無論多麼小的嬰幼兒,都能順順利利接受手術。因此,對於小兒疝氣,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般都可以完全治癒,不留任何後遺症。

以免產生敗血症導致生命危險。

就女寶寶而言,卵巢、輸卵管也可能因卡得太久而造成壞死,影響日後生育能力。而且腹膜鞘狀突會隨著年齡及腹壓增加而越來越大,腸道常掉入疝氣囊造成脹氣及消化吸收的問題。

術後照顧

手術後傷口不必換藥,5天內以擦拭來清潔身體。5天后可淋浴,1周後複診即可。由於疝氣修補傷口感染率低,術後只需用1~2天的止痛藥即可。小兒疝氣傷口小又淺,一般不會痛,有些小病人手術後半天即可下床玩耍。

如何預防再復發

小兒疝氣是常見、耗時短但精細的手術。所謂的復發是指接受疝氣修補術後,同側的疝氣囊再度出現。手術後復發率一般小於1%,引起復發的原因一般為腹股溝內環太大而腹壓又高。醫師施行手術時,完成疝氣囊高位結紮手術後,應考慮進行後腹壁加強,這樣就可以減少復發幾率了。高危險的患兒手術1個月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及便秘,定期複診可減少復發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因為對全身麻醉和手術的恐懼,父母常不敢讓寶寶接受手術。現今小兒外科相當發達,無論多麼小的嬰幼兒,都能順順利利接受手術。因此,對於小兒疝氣,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般都可以完全治癒,不留任何後遺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