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白芍、黃芩、黃連、當歸、檳榔、馬齒莧、木香等。
原理:清熱化濕專門針對因濕熱而產生的痢疾, 通過藥膳讓體溫回復正常、排便情況恢復正常、由陽轉陰。
作用:有利於清除腸道濕氣、調樣中和氣血、暢通肺腑。 可以減緩痢疾桿菌的成長速度, 有利於説明腸道蠕運動, 清除濕氣化解毒素, 解毒排淤。
2 藥方二
藥方:烏梅、艾葉、川椒、乾薑、檳榔、黃芩、黃連等
原理:寒溫並用, 調和體內陰陽, 使之達到平衡, 導致痢疾細菌無處生長
作用:這一方能夠調和陰陽, 去冷除濕, 導滯清痢。 川椒等中藥有利於幫助恢復正常的胃腸功能,
Advertisiment
3 中西結合:止痢湯
藥物: 幹石榴皮、白頭翁和黃柏, 西藥TMP。
作用:幹石榴皮可以抑制痢疾桿菌的生長和繁殖, 白頭翁能夠幫助寶寶抑制肢體痙攣, 鎮定安神。 黃柏則是清熱解毒的良藥, 也可以抑制痢疾桿菌的生長和繁殖。
方法:
幹石榴皮、白頭翁和黃柏, 每種藥物取三十克, 兌入三百毫升的清水, 進行烹煎直到剩至一百毫升。 給寶寶服藥的時候要注意, 每一天喝三頓, 每一次三十毫升。
還要附加西藥TMP, 每天兩次, 一次0.2克。 一個療程包括兩天的藥量, 要是沒有好轉跡象的話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療程, 年齡較小的寶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醫囑適當酌減。
Advertisiment
4 中藥灌腸法:生大黃等
藥物:所需中藥為生大黃, 加水煎熟後冷卻靜置, 從肛門內灌注。
作用:生大黃有利於清除積滯、清熱解毒, 化解腫脹淤血, 抑制痢疾桿菌的生長和繁殖。
方法:
只需三十克生大黃, 倒入五百毫升清水, 大火煎煮一刻鐘, 倒掉藥渣, 保留兩百到三百毫升的藥液, 將其冷卻。 每次使用三十到五十毫升, 從寶寶的肛門灌進去, 讓藥液停留一個小時以上。
注意:在進行灌腸之前, 家長應該先向寶寶講明情況, 避免寶寶發生抗拒。 還要注意排空胃腸中殘存的大小便。
提示:每個寶寶的身體情況不同, 建議各位先詢問醫生意見, 在得到許可後, 再試試這兩個方法。
5 貼臍止瀉餅
藥物:所需藥物包括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和木香
Advertisiment
方法:每種藥物分別取兩克, 研磨為細小的粉末。 再選取無核的棗四個, 分別取生薑和小蔥各十克, 搗碎後和藥末一起攪勻, 加入蜂蜜, 做成藥餅, 每個藥餅的控制在硬幣大小。 把藥餅貼在寶寶的肚臍上面, 用繃帶綁在腰上, 每隔六到八小時更換一次。
6 痢疾患兒如何護理
小寶寶堅持母乳餵養, 因母乳營養價值高, 易消化吸收, 是防止腹瀉的最佳食物, 而且儘量不要在夏季斷奶;
注意食具每天要煮沸消毒, 每次用前用開水沖燙, 消毒好的食具要避免污染, 奶瓶上加罩, 牛奶每次要煮沸後食用, 同時, 患兒的衣服要立即洗曬, 盛食物的器具要放在開水裡烹煮一刻鐘, 家長最好給寶寶買一些方便消毒的玩具,
Advertisiment
處理大便時要注意大便和漂白粉的比例是一比四, 將它們放置於單獨使用的容器中, 密閉兩個小時後統一處理;
當寶寶在排泄後發生脫肛現象時, 家長不要驚慌, 先將手上的紗布塗蘸凡士林, 再托住, 邊按摩邊上推, 過不了多時就能復位;
同時, 不論服用母乳或牛奶的小兒都應按時定量, 如大便稀、次數多就不要添加新的輔食。 在添加輔食時原則是從流質到半流質到軟食到固體食物, 注意要從少量逐漸加多, 不要幾種食物一起加;
相關文章
寶寶痢疾的症狀和治療
小兒痢疾的治療方法
————————————————————————————————
總之, 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的反映和身體狀況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