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變, 許多小兒易出現發熱、流涕、咳嗽、腹瀉等不適, 一些醫生和家長認為小兒出現了感染的問題, 抗菌藥的應用便成了家常便飯, 部分小兒甚至應用兩三種抗菌藥來抗感染治療。 這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抗菌藥, 給寶寶額外的傷害其實, 許多小兒的上述症狀是病毒性☆禁☆感染, 抗菌藥應用沒有必要。 過度應用抗菌藥反而會給小兒造成額外的傷害:第一, 小兒的各個臟器發育尚未完善, 對抗菌藥的代謝尚有一定的能力缺陷;第二, 長時間應用抗菌藥, 會造成小兒體內正常菌群的紊亂, 引發二重感染,
Advertisiment
因此, 建議小兒慎用抗菌藥, 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使用。 孩子生病用藥的順序依次為口服、打針、掛水, 原則上是能口服用藥儘量不要掛水, 小兒抗菌藥的使用應以醫生的建議為主, 要有嚴格的指征和療程。 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抗菌藥聯合使用更要謹慎, 除非發生嚴重的細菌感染, 並有相關的檢查依據來支持聯合使用抗菌藥。 對於兒科醫生來說,
Advertisiment
醫生只有在以下情況才考慮進行輸液治療:高熱超過40℃、孩子吐瀉嚴重有脫水情況、不能進食或口服藥物困難、敏感抗菌藥口服無效等。 隨意掛水不一定有助於治療疾病, 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小兒發熱要找病因針對小兒的發熱, 可以首先採取物理降溫, 如超過39℃, 應在醫生處方下使用撲熱息痛(泰諾林)或布洛芬(美林)退熱, 輔以退熱貼或溫水浴等物理療法;如果出現咳嗽、流涕等症狀, 可以使用小柴胡、抗病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中成藥;如果經上述處理仍不能解決問題, 建議儘早帶小兒到醫院就診檢查,
Advertisiment
嬰幼兒輕度腹瀉也不需要使用抗菌藥, 出現膿血便時, 應該做個大便培養, 有細菌感染時再用抗菌藥治療。 普通的黃稀便用抗菌藥沒有意義, 家長可以讓孩子吃一些收斂性的藥物或口服補液鹽。
家長給小兒使用抗菌藥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