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發燒五種物理降溫法

寶寶發燒是常見的病症, 也是讓爸媽最擔心的問題, 如何快速、安全地退燒就成為了首要措施。 我們還是推薦物理降溫的方法, 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爸媽要掌握好。

每個寶寶肯定都發過燒, 也許發次燒寶寶不會記得, 但是父母在面臨寶寶發燒時一定非常揪心, 恨不得能自己來幫寶寶承擔發燒的痛苦。 在選擇降燒方法時很多父母都是把寶寶送到醫院去, 或者服用藥物, 可這兩個方法一個費時間, 一個對寶寶身體不好, 所以我們要選擇物理降溫法

一、冷敷法

冷敷能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 也可減輕疼痛,

Advertisiment
制止炎症擴散, 降低體溫。

1.冰枕冷敷:適用於發燒頭痛。

注意:冰枕不要觸及肩膀以下部位, 寶寶用冰枕時如感到過冷, 用墊毛巾等方法來調節。

2.冰囊冷敷:適用於扁桃腺炎、耳下腺炎以及牙痛、喉痛。

用一隻狹長的袋, 裝入冷水和冰, 從袋的中間處擰轉一圈, 貼在寶寶的下齶, 然後用三角帶固定。

3.冰袋(或冰帽)冷敷:適用於局部軟組織損傷。

自製冰袋消腫止痛的方法:

1.準備冰袋及套、冰塊、盆。

2.將冰塊裝進盆裡, 用水沖去冰的棱角, 將冰裝入冰袋約半滿。 排氣後將冰袋口紮好、擦乾, 檢查無漏水後裝入套內, 放在所需部位。

如果沒有冰袋, 用厚一些的塑膠袋也行, 裝完冰後如果過冷, 可以用毛巾包裹, 但時間一長毛巾會變熱, 失去治療作用,

Advertisiment
所以要勤換。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擴張血管, 蒸發時可以帶走大量熱量, 寶寶發燒時可以以此來幫助降溫。 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 加等量溫水並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之間。 水溫不能過冷因為可能會導致肌肉收縮, 導致體溫再度回升。 擦浴時, 用寶寶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液, 可先從一側頸部開始, 從上往下沿臂部外側擦到手背, 再從腋下上臂內側往下擦到手掌, 擦完一側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側。 擦下半身時要從大腿的外側擦至足背, 再從腹股溝沿著大腿內側擦至足心。 酒精擦浴時最好用點力氣, 擦到寶寶皮膚發紅為止。 注意寶寶的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 以免引起不良的反應。 並且新生兒不適用於這種方法。

Advertisiment

三、洗溫水澡

用溫水洗澡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散熱。 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很好, 就可以多洗洗澡, 水溫要控制在27~37攝氏度之間。 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 否則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 容易引起缺血缺氧, 使病情加重。

四、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迴圈, 緩解寶寶不適。 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妙處在於能夠幫助寶寶降溫。 泡腳要用足盆或者小桶, 倒入2/3盆水, 水溫要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 以寶寶能適應為准。 泡腳時媽媽輕輕搓搓寶寶的腳丫, 這樣既能讓血管擴張, 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五、降溫貼的使用方法

寶寶突然發燒, 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溫貼。

寶寶出牙時常出現低燒或發熱的情況,

Advertisiment
此時貼於臉部牙床位置能舒緩不適感。

寶寶運動後皮膚發熱或小腿過於勞累, 肌肉酸疼, 用它來冷敷, 可以減輕疲勞, 緩解酸痛症狀。

有扭傷、夾傷、碰撞等不出血的外傷時, 用它來冷敷, 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消除瘀血、紅腫等症狀。

使用降溫貼的注意事項:

不要用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 因為寶寶不會轉動身體, 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開始使用時先墊上1~2層毛巾, 逐漸降低溫度, 以免對寶寶刺激太大。

降溫貼只是輔助降溫用品, 不能代替藥品使用。

溫馨提示:

注意寶寶的反應, 如出現寒戰、面色蒼白, 應停止使用。

降溫冰袋可以放在寶寶的前額、頭頂或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體表大血管處。 但也要注意, 不可過冷, 可用毛巾墊、包等方法來調節。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