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體溫高於下列溫度,
則稱為發燒。
肛溫:38℃,
口溫:37.8℃(耳溫與口溫相同),
腋溫:37.5℃,
背溫:37.5℃
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
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
另外,
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
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
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
只要
小兒發燒嘔吐時精神不是很差,
溫度沒超過38.5℃,
家長也可以自己處理小兒發燒嘔吐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
沒有汗幹燒的話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腳變暖,
Advertisiment
出汗了,
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
家長遇到孩子發熱時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小兒發燒嘔吐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
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
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
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
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
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
男士的熱量大,
寶寶容易出汗。
這時再看小嬰兒,
鼻子通了,
呼吸平穩了,
溫度也降下來了。
這時,
家長再把寶寶叫醒,
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
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
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
家長可以用生薑紅糖水給孩子祛寒,
效果是不錯的,
如果生薑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
Advertisiment
效果會更好。
若孩子怕辣,
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薑、兩段蔥、幾滴醋,
煮好後,
去掉薑、蔥,
喂給孩子吃,
能祛寒、發汗,
退熱的效果不錯,
孩子也願意吃。
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
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
舌苔不再發白時,
薑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
但面色發紅,
咽喉腫痛,
舌苔黃或紅,
小便顏色黃、氣味重,
眼睛發紅,
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
就不能喝生薑紅糖水了,
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
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
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
能消內熱。
孩子只有大量喝水,
多解幾次小便,
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
體溫才會下降,
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
Advertisiment
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
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
取10片,
加水煮5~10分鐘後給孩子喝,
一天2~3次,
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
就不要再喝了。
同時儘量給孩子多喝水,
吃新鮮的水果,
飲食要相對清淡,
不能吃魚、蝦,
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小兒
發燒嘔吐
小兒發燒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