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 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稱推攢竹, 又稱開天門。 推50~100次。
功用 醒腦、鎮驚、安神。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大約為每分鐘200~300次。
2 推坎宮100次
位置 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 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 稱推坎宮。 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3 運太陽100次
位置 眉梢與眼角延長線相交處,
Advertisiment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 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形運轉推動, 稱運法。 此法以順時針運為補, 逆時針運為瀉。
操作 用中指指端運, 稱運太陽。 運50~100次。
功用 開竅、醒神。
要領 運法宜輕不宜重, 宜緩不宜急, 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 不帶動深層的肌肉組織。 頻率為每分鐘80~120次為宜, 運時向耳廓方向稍用點力。
4 清肺經200次
位置 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 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旋推為補, 稱補肺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稱清肺經, 補肺經和清肺經統稱推肺經。 此處選用清肺經, 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熱解表, 止咳化痰, 用補法補肺益氣。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Advertisiment
5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內側正中, 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 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 稱推天河水, 或稱清天河水。 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溫涼平和, 能清熱解表、泄火除煩, 用於治療熱性病症, 清熱而不傷陰。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 不可反向操作!
6 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側(小指側), 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 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Advertisiment
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 不可反向操作!
7 小兒推拿治療發燒注意事項
當小孩發燒1到2天的患兒如果精神狀態沒明顯變化, 可以在家多喝水、做觀察, 請專業的醫生給孩子做推拿;如果孩子發燒3天以上, 精神狀態明顯低落, 而且還伴有呼吸急促和嗜睡的狀況, 家長則應該帶孩子及時就醫
另外, 小兒推拿按摩手法主要適宜6歲以下的小兒, 6到12歲的兒童則需要選擇小兒推拿按摩的特定穴位外, 還需配合成人的推拿按摩手法
8 小孩發燒家庭護理方法
多喝水
喝水可促進發汗, 對調節體溫有幫助。
Advertisiment
飲食營養易消化
寶寶發燒時, 消化能力減退, 故應準備清淡而有營養, 並且口感軟爛、易消化的食物。 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如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等。 發燒伴有出汗、腹瀉、嘔吐, 但症狀較輕的, 可以稍微補充點淡鹽水。
症狀較重者, 應暫時禁食, 以減輕胃腸道負擔。 孩子體溫下降, 食欲好轉時, 可改半流質飲食, 如藕粉、粥、雞蛋羹等, 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 少量多餐。
調節室內環境
注意保持房間舒適透氣, 但要注意避免讓寶寶直接吹風。 若條件允許, 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適時增減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Advertisiment
溫水拭浴
用37℃左右的溫水擦拭寶寶, 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 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吸收體熱。 擦浴時用力要均勻, 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 以助散熱, 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
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兒童用藥在用量上有嚴格的規定, 寶寶既往的用藥情況、體重和年齡都是用藥的依據, 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大部分退熱藥則需要根據兒童的體重來計算劑量, 並對服藥的最大劑量有規定, 在給寶寶服藥前需要多注意。
相關文章
寶寶夏天發燒的原因
寶寶夏天發燒38.5度怎麼辦
寶寶夏天發燒家居護理法
寶寶夏天發燒可以開空調嗎
小孩發燒如何捏脊背
寶寶夏天發燒可以開空調嗎
小孩發燒如何捏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