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什麼鬼?

近期, 不少幼稚園老師表示, 幼稚園有小朋友出現發熱、咽紅、咽痛、上齶粘膜水皰等症狀, 媽媽們被告知“皰疹性咽峽炎”正在流行, 需要加緊防範。 不少媽媽為此擔心。 皰疹性咽峽炎, 是現階段嬰幼兒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之一, 各位家長們要看好自家的小朋友了。

“皰疹性咽峽炎”到底是什麼鬼?

疹性咽峽炎,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疾病。 類似於手足病毒, 但可以確定的是, 這並非新型病毒所致, 只是一種小兒常見病, 重症概率也要小於手足口病, 家長們不必因此恐慌。

Advertisiment

1、發病原因:主要病原都是柯薩奇病毒;寶寶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 呼吸道黏膜柔嫩, 呼吸道分泌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物質不足, 呼吸道上的這種纖毛活動比較微弱, “自潔”功能差。

2、潛伏期:一般有1~2天(不超過3天)的潛伏期。 這期間, 患者不會有任何症狀, 但是體內病毒大量複製。

3、發病症狀:表現為咽部紅腫、疼痛, 咽頰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小皰疹, 由於疼痛, 患病的孩子會不想吃東西、流口水。 同時, 可能伴隨高熱、驚厥等急症,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4、感染人群:以過敏體質、抵抗力不強的1歲到5歲的學齡前兒童為多發。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家長親吻寶寶所致?

皰疹性咽峽炎高發, 網傳家長親吻孩子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 於是不少人呼籲不要親吻孩子,

Advertisiment
說此次病毒是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 事實上, 這種做法確實能降低疾病交叉感染的概率, 但口腔傳播並不是引起兒童皰疹性咽峽炎高發的主要原因。

飛沫是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

皰疹性咽峽炎, 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 感染性較強, 傳播快。 而飛沫是主要的傳播管道, 帶有病毒的唾液、分泌物、糞便等可以通過飛沫傳播, 也可以通過手的接觸傳播。 據有關資料顯示, 即使是相距1米的距離, 也有可能讓病毒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 托兒所、幼稚園是人口密集的地方, 一旦有孩子感染, 其傳染性與手足口病一樣。 所以, 患有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一般要採取隔離措施, 需隔離三周。 幼稚園要保持通風、定期消毒,

Advertisiment
勤讓幼兒洗手。

必備5招 預防皰疹性咽峽炎

預防皰疹性咽峽炎, 與預防手足口病一樣, 都應遠離感染源, 勤洗手, 勤消毒, 室內多通風, 少去公共場合, 切斷感染途徑。

1、勤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後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寶寶洗手, 避免接觸其他已經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 另外, 注意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 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並妥善處理汙物。

2、勤消毒。 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 並避免幼兒將其放入口中咬弄。

3、多通風。 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 勤曬衣被。

Advertisiment

4、營養均衡。 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為孩子準備食物時, 請將食物徹底清洗乾淨, 並加熱煮熟。 多吃蔬菜水果, 同時要注意休息, 適當鍛煉身體以增強抵抗力。

5、少到人多密集的地方。 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期間不宜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如果孩子咽痛而流涎、拒食, 嬰兒日夜哭鬧、不能睡眠, 這個時候要引起注意。 一旦發現孩子突然嘔吐、高溫在39攝氏度左右, 一定要抓緊就醫。 除了按醫囑服藥外, 家長應給孩子多飲水, 有利於降溫;吃有營養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 如牛奶、米粥、果汁。 飲食應少量多次, 不要給孩子吃辛辣、甜膩或油炸的食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