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積食發燒怎麼樣按摩

‍‍‍‍‍‍小兒積食多發生于嬰幼兒, 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食積日久, 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 影響生長發育。 那麼對於小兒積食發燒怎麼樣按摩?我們不妨來看下。

‍‍‍‍‍‍我家寶寶一歲了, 主食加奶粉, 是這個月才換上的奶粉, 開始幾天吃得還不錯, 這幾天情況不好了, 小臉紅紅的, 小肚子漲漲的, 積食的情況很明顯, 昨天晚上都發燒了, 雖然不太高, 但也有38度了, 聽說按摩有效果, 來問問小兒積食發燒怎麼樣按摩?

‍‍星寶寶小編說:寶寶積食後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胃部不適、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Advertisiment
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 可改用白糖或冰糖), 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 可加少量水), 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 再炒5-6分鐘, 聞到酸甜味即可。 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小兒積食發燒按摩, 捏積(niē jī), 推拿方法名, 即捏脊, 指中醫指用手捏小兒的背部以治療消化不良等疾病。 因本法多用於治療小兒積聚之症而得名。

‍‍‍‍‍‍捏積的手法:

‍‍‍‍捏積時應從患兒尾椎和肛門之間的長強穴開始, 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 在食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 然後沿著督脈, 自下而上, 左右兩手交替合作, 按照推、捏、撚、放、提的先後順序,

Advertisiment
自尾椎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當低頭時頸椎處有一個凸起較高的骨頭, 醫學上叫做第七頸椎。 第七頸椎下有一個凹陷, 這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 這叫捏一遍。 如此迴圈, 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 最後一遍捏拿結束後, 可用雙手的拇指腹部, 採用揉、按同時並作的手法, 對腰部的腎俞穴揉按數次, 到此全部結束。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