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耳疾的幾大分類與對策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對6,872名兒童進行研究後, 公佈一項新發現:有21.6%的2至3歲兒童存在中耳積液——平均不到5人之中即有一人“中招”, 4至5歲及6至7歲兒童的存在率則分別為7.1%及5.2%。

結果了顯示兒童年紀愈小, 存在中耳積液的機會愈高, 而嚴重的中耳積液會導致弱聽、聽骨及鼓膜硬化, 甚至聽力永久損失成為“聾兒”, 這將阻礙兒童的語言、學業和社交發展!事實上, 已有研究結果表明:沒有中耳積液的兒童中, 有85%的人聽力正常, 但存在中耳積液的兒童, 只有50%的人達到正常水準 。

中耳積液是慢性中耳炎的常見症狀。 當耳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阻塞,

Advertisiment
患者的分泌物不能透過耳腔流至鼻腔排出, 而是停留在中耳腔內, 便形成中耳積液。 急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 主要是因為小兒的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平直, 且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這會引起耳咽管炎症, 當細菌再一步進入中耳, 就出現了中耳炎。 另外小兒飲食時易發生嗆咳、嘔吐, 食物也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而產生炎症。

急性中耳炎患者會出現發燒、耳痛等病徵, 但語言能力不足的小兒只能以撓耳或擺頭哭鬧等方式來表達, 有的家長疏忽未能為其及時救治, 或急性期的抗生素治療不徹底, 就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可能不再有耳痛的症狀, 但這對於小兒更危險,

Advertisiment
因為在大人更不易發覺的情況下, 它常伴隨著的中耳積液可能對聽力造成巨大危害——雖然八成患病的兒童可自行痊癒, 但部份患兒會持續患病, 少數患兒會因病導致輕度至中度聽力受損, 嚴重的會破壞中耳結構, 令聽骨連同鼓膜硬化失去對聲波的反應力, 造成聽力永久損失。

本網醫生提醒:家長應提高警覺去留意子女的聽覺, 如果孩子經常對喊話告訴不回應, 不要光顧著以為他們“喊不理、教不聽”而生氣, 還要考慮可能是他們耳朵出現了毛病。 當孩子出現持續敏感、鼻塞、患扁桃腺炎及急性中耳炎等情況後, 日後出現中耳積液的風險較高, 對於上述病況應儘快求診, 並應隨時測查聽力情況。 此外, 對於無口頭表達能力的幼兒出現撓耳或晃頭哭鬧時,

Advertisiment
要特別留意請醫生為其檢查耳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