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征:患肢股動脈減弱或消失, 內收肌緊張痙攣。
先易後難+因人而異=治療原則
在確立治療方案前應當科學診斷並確定兒童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具體類型。 可在觀察症狀的基礎上輔助其他一些檢查方法, 比如分髖試驗陽性(僅適用於新生兒檢查)、B超測定α及β角 (適用於4個月以下新生兒)、X片檢查 (適用於4個月及以上新生兒)。
除此以外, 未經及時治療的患兒會在兒童期表現為行走搖擺、跛行步態、臀部後凸、腰椎前弓加大、兩下肢不等長等異常表現。
Advertisiment
專家強調, 疾病治療應當及早開展, 比如自產院接生時, 就開始檢查新生兒髖關節的外觀、周邊皮紋、肢體活動等, 一旦確診後即開始治療。 一般來說, 患兒年齡愈小, 治療方法愈簡便。 必須注意的是, 兒童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是先易後難, 具體措施如下:
①對於6個月以下的新生兒, 可用Pavlik吊帶治療。
②對於6-12個月的新生兒, 可用蛙式支具。
③對於1歲-2歲左右的患兒, 常用手法復位, 蛙式石膏固定或相應的蛙式支架固定。
④對於2歲以上的脫位患兒及手法復位失敗的患兒,
Advertisiment
脊柱側彎 矯治有道
擁有挺拔體態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期許, 一旦“弓背含胸”這樣的描述與年幼的青少年兒童關聯在一起, 會讓不少父母心生擔憂。 然而,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兒童特發性脊柱側彎在青少年期的發病現狀不容忽視。
對此應灝教授特別提醒, 作為家長,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觀察員”以及早辨別篩查出兒童脊柱側彎異常;作為醫師, 必須在指定矯治康復方案時掌握規範要領, 遵循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分型而治。
篩查前置, 家長須做“觀察員”
特發性脊柱側彎是一種兒童骨科疾患, 系指脊柱向左右發生彎曲角度大於10度,
Advertisiment
脊柱側彎的常見症狀為雙肩不對稱、胸廓或背部不對稱、脊柱彎曲、背部不適, 嚴重者還伴有心肺功能障礙等。 目前, 全球醫學界越來越重視青少年脊柱側彎的早期篩查工作。 對此應灝教授指出, 父母作為孩子最主要的成長監護者, 應在日常生活中悉心觀察兒童脊柱發育狀況。 若發現異常可及早攜帶兒童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一般來說, 如果體檢發現兒童有雙肩不等高, 胸廓不對稱, 剃刀背等可進一步輔助脊柱正側位拍片、骨齡拍片等檢查,
Advertisiment
矯治方略, 生長潛力作參考
在治療脊柱側彎的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和規範, 比如在制定治療方案時參考患兒的生長潛力、脊柱側彎的類型、部位和嚴重程度以及外觀情況等等。 此外, 對於處於生長發育不同階段的患兒確定不同的隨訪複查週期。 比如大部分脊柱側彎患兒康復矯正可在每半年複查一次;對於接近生長發育高峰期的患兒, 則需要把複查週期縮短至3-4個月一次, 以防止側彎突然快速進展。
由於兒童生長發育速度具有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