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脫肛

脫肛即直腸脫垂, 是指肛管直腸向外翻出而脫垂於肛門外。 由於小兒在5歲以前骶骨彎度尚未形成, 直腸肛管幾乎呈直線下行, 一旦患兒有百日咳, 劇烈嘔吐, 便秘, 腹瀉等腹壓增高的因素, 都可促使脫肛發生。

一、產生原因
嬰幼兒的直腸與肛管上下處在一條直線上, 其周圍組織比較鬆弛, 肌肉比較薄弱(尤其是營養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如肺結核患者), 在2歲前後開始坐便盆排便, 此時會陰底部所受腹壓要大, 大便也硬一些, 如有便秘需使勁屏氣, 延長坐盆時間, 或頻繁腹瀉, 或有咳嗽, 包莖、尿道膀胱結石等增加腹壓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均容易引起脫肛。
脫肛初始僅在用勁排便時出現, 便後可以自動縮回。 後來可能要用手幫助送回去,不大便時(如哭鬧時))也可出現。 如長時間不將它送回, 可發生水腫、滲血、潰瘍而引起墜脹、疼痛、裡急後重, 流膿血粘液。 多發生在4歲以內的小兒, 但1歲以內的嬰兒很少見到患此病, 這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可自行痊癒, 絕大多數脫肛的患兒可在5歲之前自愈。
1.先天因素:與上兒直腸的解剖特點有關, 即小兒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組織結構發育未完善, 支援直腸的周圍組織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後天因素:為腹腔內的壓力長期處於增高狀態, 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嘔吐、頻繁腹瀉;排便習慣不良, 坐便盆時間過長等,
Advertisiment
都可以促使直腸脫重。 這種情況不妨打個比喻, 袖口看作肛門, 如果夾裡與裡子連接不牢, 夾裡就容易從袖口脫出, 脫肛的發生就是這個道理。
二、小兒脫肛的危害
小兒脫肛初期, 在排便後腸管從肛門內脫出, 隨後會自動縮回。 反復發作後, 每次便後都需要用手托回, 常有少量黏液從肛門流出, 患兒肛門處有明顯的不適感, 十分怕解便, 常伴有身體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和消瘦。 以後每當腹內壓增加時, 如哭鬧、咳嗽、用力時就會脫肛。 患兒的肛門括約肌鬆弛, 只要讓孩子蹲下來就會看到脫肛。

如果脫肛久不能復位, 被嵌頓的直腸會充血、腫脹、出血, 甚至造成壞死等嚴重後果。
由於不少小兒脫肛有自愈傾向,
Advertisiment
所以在治療方面應採取保守療法。 當直腸脫出後, 家長應及時使其復位, 以免脫垂部位充血、水腫給復位帶來困難。 讓患兒趴在家長的膝上, 家長的手指塗上石蠟或麻油, 然後緩慢地將脫出的套腸納入肛門內, 然後清潔肛周皮膚, 用吊帶將紗布墊固定於肛門兩側。
三、表現症狀
1.脫出:這是肛門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 初期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 便後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的進展, 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 日久失治, 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 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 而且不易重定, 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 方能復位。
2.出血:一般無出血症狀, 偶爾大便乾燥時, 擦傷粘膜有滴血, 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 但出血量較少。
Advertisiment

3.濕潤:部分病人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 收縮無力, 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 以致有濕潤感。 或因其脫出, 沒有及時復位, 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或糜爛, 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導致搔癢。
4.墜脹:由於粘膜下脫, 導致直腸或結腸套疊, 壓迫肛門部, 產生墜脹, 有的還覺得怎麼樣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5.嵌頓:大便時, 肛門直腸脫出未能及時復位, 時間稍長, 局部靜脈回流受阻, 因而產生炎症腫脹, 並引發嵌頓。 這時, 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 甚至發生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 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局部反響進展到全身, 發生體溫上升, 食欲減退, 小便障礙, 大便於結, 疼痛墜脹加劇, 坐臥不安, 甚者發生腸阻塞症狀。
Advertisiment

四、治療方法
1.保守療法
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秘、腹瀉等疾病, 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 原發病治好了, 脫肛多能痊癒。 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 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 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 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 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 如能堅持1~2個月, 多數脫肛可以痊癒。 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 用紗布折成厚墊, 壓住肛門, 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 令小兒臥床1 ~2周, 堅持臥位排便, 多可痊癒。

當直腸脫出後, 家長應及時使其復位, 以免脫垂部位充血、水腫給復位帶來困難。 讓患兒趴在家長的膝上, 家長的手指塗上石蠟或麻油, 然後緩慢地將脫出的套腸納入肛門內, 然後清潔肛周皮膚, 用吊帶將紗布墊固定於肛門兩側。若脫出時間長,脫出部位充血水腫,復位有困難,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診治。對多次用保守治療仍有復發的脫肛小兒,直腸旁酒精注射療法有效。
2.中醫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幹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
3.注射療法
將藥液注射到直腸黏膜下層,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或將藥液注射到直腸周圍,使直腸周圍組織,經藥液刺激與直腸產生粘連而使直腸固定,不再脫垂而痊癒,如用藥過量或用刺激性過大的藥物,易引起黏膜壞死,也可因注射不當引起感染、膿腫、直腸壁壞死等併發症,故在應用注射療法時應慎重。
4.手術治療
不能復位的嵌頓性脫肛,或脫出腸段發黑壞死者,可局部熱敷,用抗生素濕敷,插入肛管排氣洗腸,待其自行恢復或脫落。否則須切除脫出部,邊切邊縫,或用電刀切除,出血量均較多,並且術後感染與狹窄的機會很大。肛門括約肌鬆弛或收縮無力者,脫垂部分切除後仍可復發,如脊膜膨出術後形成的脫肛,須作肛門括約肌成形術。或用銀絲箍繞在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稱肛門周圍箍繞術。對一些嚴重的直腸脫垂患兒,根據其具體情況可考慮行直腸懸吊術,或經骶肛提肌緊縮等手術。
五、預防措施

1.加強肛門護理和清潔。每次大便後用溫水先清洗肛門,並及時將脫出的直腸揉托還納。
2.大便時間不能太長,更不要久坐痰盂。
3.加強營養和飲食衛生,防止腹瀉或便秘。
4.鼓勵患兒作提肛鍛煉。
六、脫肛飲食禁忌
1. 脫肛飲食忌辣椒、蒜、花椒、烈性酒等刺激性食物。
2. 脫肛飲食忌肥甘厚味之品,如肥肉、多油湯類、糯米飯、糍粑等黏滯難消化食物。
3. 久瀉者忌蜂蜜、蔥、蒜、豆類、土豆、蘿蔔、芹菜、韭菜等質粗通便食品。 用吊帶將紗布墊固定於肛門兩側。若脫出時間長,脫出部位充血水腫,復位有困難,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診治。對多次用保守治療仍有復發的脫肛小兒,直腸旁酒精注射療法有效。
2.中醫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幹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
3.注射療法
將藥液注射到直腸黏膜下層,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或將藥液注射到直腸周圍,使直腸周圍組織,經藥液刺激與直腸產生粘連而使直腸固定,不再脫垂而痊癒,如用藥過量或用刺激性過大的藥物,易引起黏膜壞死,也可因注射不當引起感染、膿腫、直腸壁壞死等併發症,故在應用注射療法時應慎重。
4.手術治療
不能復位的嵌頓性脫肛,或脫出腸段發黑壞死者,可局部熱敷,用抗生素濕敷,插入肛管排氣洗腸,待其自行恢復或脫落。否則須切除脫出部,邊切邊縫,或用電刀切除,出血量均較多,並且術後感染與狹窄的機會很大。肛門括約肌鬆弛或收縮無力者,脫垂部分切除後仍可復發,如脊膜膨出術後形成的脫肛,須作肛門括約肌成形術。或用銀絲箍繞在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稱肛門周圍箍繞術。對一些嚴重的直腸脫垂患兒,根據其具體情況可考慮行直腸懸吊術,或經骶肛提肌緊縮等手術。
五、預防措施

1.加強肛門護理和清潔。每次大便後用溫水先清洗肛門,並及時將脫出的直腸揉托還納。
2.大便時間不能太長,更不要久坐痰盂。
3.加強營養和飲食衛生,防止腹瀉或便秘。
4.鼓勵患兒作提肛鍛煉。
六、脫肛飲食禁忌
1. 脫肛飲食忌辣椒、蒜、花椒、烈性酒等刺激性食物。
2. 脫肛飲食忌肥甘厚味之品,如肥肉、多油湯類、糯米飯、糍粑等黏滯難消化食物。
3. 久瀉者忌蜂蜜、蔥、蒜、豆類、土豆、蘿蔔、芹菜、韭菜等質粗通便食品。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小兒脫敏治療效果如何

    你好,小兒哮喘脫敏只要發現及時、聽從醫生叮囑和指導、耐心堅持正規用藥、及早用藥,配合生活上的護理、注意飲食合理搭配,這樣小兒脫敏治療效果才會較好,家長一定要注意幫助並且督促孩子接受治療。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脫肛是怎麼回事?怎麼治療?

    小兒脫肛的簡便療法 1.對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引起的脫肛要給以充足的營養食物,如雞蛋、蝦蟹、海魚、瘦肉、豆類、米麵、蔬菜、水果等,以增加營養,增強肛周肌肉收縮力,使脫肛好轉。 2.對於便秘、腹瀉或咳嗽...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兒脫水會有什麼症狀?

    一般孩子出現脫水時,孩子會有煩躁、食欲下降、排尿次數減少、尿液發黃、體重下降、嘴唇發幹、口渴、眼窩下陷、哭泣時淚液減少、皮膚不像往常一樣有彈性等症狀,此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補液,糾正脫水。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脫肛要如何治療呢

    小兒脫肛的簡便療法 1.對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引起的脫肛要給以充足的營養食物,如雞蛋、蝦蟹、海魚、瘦肉、豆類、米麵、蔬菜、水果等,以增加營養,增強肛周肌肉收縮力,使脫肛好轉。 2.對於便秘、腹瀉或咳嗽...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