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腦癱可防可治嗎,如何早期發現腦瘓

面對霧霾天, 大家都儘量選擇不出行, 但是家裡的空氣一直不流通, 悶在家裡好幾天也是不舒服的, 這樣很容易給疾病可趁之機, 尤其是婦女和兒童, 像現在高發的小兒疾病―腦癱, 就愁壞了大家, 那麼家長們對小兒腦癱瞭解的有多少呢?

一、什麼是小兒腦性癱瘓?

小兒腦性癱瘓(小兒腦癱)是指腦在發育成熟前(受孕到嬰兒期)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 腦癱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 可伴有智力發育障礙、癲癇、行為異常或感知覺(如聽覺、視覺)障礙、語言障礙等, 症狀多在1歲內出現,

Advertisiment
是小兒時期較常見的一種嚴重致殘性疾病, 其發病率大約為1.5‰~5‰。 分為痙攣型、運動障礙型、共濟失調型及混合型四型。 腦癱患兒中有25%~40%智力不足, 個體差異性較大, 因此認為腦癱就是“智力低下、癡呆”的認識是錯誤的。

二、腦性癱瘓的病因有哪些?

1、先天性遺傳因素、腦發育異常、先天性代謝病、先天性染色體病等。

2、母孕期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心衰、貧血、休克、昏迷、藥物中毒等。

3、早產和胎兒發育不良。

4、腦缺血缺氧窒息。

5、新生兒核黃疸。

6、新生兒腦部受傷、腦炎、腦膜炎、腦血管意外等。

三、小兒腦癱可防可治嗎?

小兒腦癱是可防可治的。 嬰幼兒的腦組織可塑性大, 代償能力強, 若康復措施恰當, 可獲得最佳效果。 如未能早期進行恰當的功能康復,

Advertisiment
異常姿勢和異常運動模式就會固定下來。 同時, 由於運動障礙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畸形等二次損害。 腦性癱瘓的治療措施包括:物理治療、傳統醫學治療、營養神經治療等。

針對腦癱的高危因素我們可以在出生前、圍產期、出生後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孕婦在孕期要加強營養, 避免接觸放射線, 避免患風疹、帶狀皰疹、巨細胞包涵體病及流感等疾患;孕後期避免重體力勞動, 預防早產。 生產時注意避免產傷引起的顱內出血, 如小兒有顱內出血應積極搶救, 儘快控制出血;對有窒息的小兒應及時救治, 避免長時間的腦缺氧;對嚴重黃疸的小兒應儘早治療, 防止高膽紅素血症甚至核黃疸的發生。

四、如何早期發現腦性癱瘓?

如果寶寶存在如下因素則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Advertisiment
請及時于小兒康復科或神經內科就診, 由專業醫師對寶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1、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生時及新生兒期有嚴重缺氧、驚厥、顱內出血和核黃疸等腦癱的高危因素。

2、有智力發育遲滯、情緒不穩定和易驚;運動發育遲緩, 肌張力異常增高或低下、肌肉痙攣等典型表現。

3、對外界反應能力較同齡兒差, 姿勢控制不良, 存在癲癇、視覺、聽覺障礙等。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面對疾病, 我們瞭解的徹底就知道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那麼它就一點也不可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