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高危因素被揭示

母親月經不規則、孕期接觸有害物質和父親生育年齡偏大等因素與小兒腦癱的發生有關。 這是由浙江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趙正言教授主持完成的《小兒腦性癱瘓的流行病學和病因研究》得出的結論。 該項在全國首次以省為單位進行的大樣本研究成果已發表研究論文10余篇, 并于近日獲2003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一等獎。  

由趙正言教授主持的課題組, 于1998年開始采用現狀調查、病例對照研究等方法開展對浙江省小兒腦性癱瘓的流行病和病因研究。 研究以隨機整群抽樣方法確定15個市、縣為調查點,

Advertisiment
對調查地區婦幼保健院(所)的兒童保健醫師進行了相關技術培訓。 調查以城鄉1~6歲兒童為對象, 利用兒童系統管理體系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調查。 研究結果發現腦癱現患率為1.46‰, 腦癱各種類型中痙攣型比例最高占77.6%, 全部病例均有運動發育落后和功能障礙。 未參加圍產期保健的比參加者發生腦癱相對危險度高3.6倍, 表明圍產期保健的參與對預防腦癱有密切關系。 研究人員結合流行病學資料開展腦癱的病因研究后首次報道新生兒期疾病史、母親過去疾病史、低出生體重、母親月經周期不規則、妊娠期間接觸有害物質、孕期營養差、父親生育年齡偏大等為腦癱發生的高危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