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不能採用饑餓療法

小兒腹瀉不能採用饑餓療法

入秋後小兒腹瀉進入高發期, 發病者以2歲內的嬰幼兒為主。 腹瀉的原因多是腸道感染, 通常是細菌或病毒感染。 很多家長認為, 既然多吃朵拉, 還不如不吃, 這樣有利於胃腸道休息。 實際上, 這種方法不但不利於康復, 甚至還會加重病情。

現在, 新的觀點認為, 腹瀉患者早期進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腸內滲透壓, 縮短腹瀉病程, 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 嬰幼兒腹瀉一般發病較急, 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 造成急性脫水, 而水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 當患兒缺水達體重的5%時,

Advertisiment
就會出現脫水症狀, 超過15%就會出現抽搐、昏迷, 危及生命。 所以, 能早期預防脫水, 患兒才能儘早恢復。 如果家長給孩子禁食, 患兒得不到必需的營養, 腸道黏膜的損傷將難以恢復, 甚至誘發肺炎或敗血症等。

小兒腹瀉不應禁食, 也不能只吃稀釋的飲食。 新的研究發現, 稀釋的飲食會使腹瀉症狀持續時間更長, 患兒的營養狀態也不能很快恢復。 所以, 患兒在腹瀉期間必須進食, 但在飲食上要把握三低原則:低糖、低蛋白、低脂肪, 因為這樣的食物便於吸收。 還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正處於母乳餵養的患兒沒有嘔吐不必停止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含有預防腹瀉的碳水化合物, 並且具有新鮮、衛生、易吸收、免疫活性物質多等優點,

Advertisiment
對嬰兒腹瀉的康復有促進作用, 但在哺乳時應注意少量多次。 平時食用奶粉的嬰兒可以選擇特殊配方的奶粉, 這種奶粉是專門為腹瀉嬰兒提供的, 可以短時間服用。 5個月以上的嬰幼兒, 如果病情較輕可以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 吃一些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 但一定要少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