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分類型來治療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 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 1歲以內者約占50%。

小兒腹瀉多見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 究其原因, 多為外感風寒、濕熱, 內傷飲食, 加上脾胃虛弱, 導致脾胃運化失常, 水穀不化, 清濁混雜, 而引起瀉下。 對待小兒腹瀉, 應根據患兒臨床症狀的輕重, 瀉下糞便的性質, 舌苔等, 來辨別泄瀉的寒熱虛實, 辨證論治。

小兒腹瀉按類型來治療

傷食泄瀉

患兒餵養不當傷食後停滯不化, 腐濁之物壅積胃腸, 致使脘腹脹滿疼痛,

Advertisiment
哭鬧不安, 厭食, 瀉前腹痛, 瀉後痛減, 糞便酸臭, 舌苔厚膩或微黃垢, 指紋多見紫滯, 脈象滑而實。 證屬脾胃受損, 難以腐熟水穀而致泄瀉。 治宜消積和胃, 清利濕熱, 方用保和丸加減, 藥用焦山楂、炒神曲、清半夏、茯苓、陳皮、連翹、炒萊菔子、木香、厚樸、藿香、雞內金、生薑等。

風寒泄瀉

患兒內傷濕滯, 外受風寒, 引起噁心嘔吐, 腹痛腹瀉, 大便清稀, 夾雜泡沫, 並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等症狀, 舌苔薄白或膩。 證屬濕困中焦, 腸胃不和, 治宜散寒和中, 理氣化濁, 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藥用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白術、陳皮、半夏、厚樸、桔梗、木香、砂仁、神曲、山楂、甘草等。

濕熱泄瀉

患兒受濕熱之邪侵襲, 加上吃下不潔食物, 就會引起腹痛瀉下, 大便稀薄或如水樣,

Advertisiment
臭穢異常, 並有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發熱乏力、口渴、尿少黃赤等症狀, 舌苔黃膩, 脈滑略數。 證屬濕遏脾土, 運化失司, 治宜外解肌表, 內清濕熱, 方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合蠶矢東加減, 藥用葛根、黃芩、黃連、蠶砂、木瓜、通草、薏苡仁、梔子、半夏、吳茱萸、甘草。

脾虛泄瀉

患兒脾胃虛弱, 完穀不化而發生腹瀉, 大便稀溏, 常常是時輕時重, 遷延不愈, 致使面黃肌瘦, 倦怠乏力, 抵抗力差, 舌淡苔白, 脈緩而弱。 證屬脾虛濕滯, 運化失調, 治宜補氣健脾, 和胃滲濕, 方用參苓白術散, 藥用人參(也可用潞黨參)、茯苓、白術、炒扁豆、山藥、蓮子肉、炒桔梗、薏苡仁、砂仁。

脾腎陽虛泄瀉

多出現於久瀉不止的患兒, 食入即瀉, 清稀便中是未消化的食物, 體質瘦弱,

Advertisiment
精神萎靡不振, 四肢不溫, 脫肛, 面色蒼白, 睡時露睛, 舌淡苔白, 脈細弱。 證屬脾腎陽虛, 運化無權, 治宜補氣健脾, 溫腎回陽。 方用附子理中東加味, 藥用人參、乾薑、白術、黃芪、升麻、訶子肉、赤石脂、禹餘糧、甘草等。

小編總結:專家指出, 小兒腹瀉如果不及時治療, 可引起各種併發症, 威脅健康, 如果治療不當, 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遲緩。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和個人衛生, 防止交叉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