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怎麼辦 小兒腹瀉的治療方法與用藥

小兒腹瀉怎麼辦?小兒腹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 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 因多發生在秋冬季, 故通常稱為“秋季腹瀉”。 本病呈散發或小流行, 經糞—口傳播, 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潛伏期l~3天。 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 4歲以上者少見。 起病急, 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無明顯中毒症狀。 病初可有嘔吐, 常先於腹瀉發生。 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 黃色水……

小兒腹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其實治療小兒腹瀉也沒有什麼特效藥, 主要是腸胃尚未健全, 尤其6個月內的腹瀉不用太擔心,

Advertisiment
多數情況用調理的方法而不是藥物治療, 少讓寶寶受罪, 也避免治療不當造成的遷延性腹瀉, 80%的寶寶嚴重腹瀉是錯誤用藥造成的, 各位家長求醫時一定要注意為什麼用藥。

6個月以後的寶寶患秋季腹瀉的可能性增加, 感冒、發熱、腹瀉症狀同時出現要特別注意。

2/ 寶寶腸胃不健, 腸內濕氣、腐食聚集, 或剖腹產嬰兒, 腸道內益生菌失調, 稀少, 就會便秘、腹瀉、消化不良。 首先服用益生菌, 媽咪愛、金雙岐、合生元都可以, 尤其後兩者效果更好。 益生菌除了腸胃出問題時服用, 以後也應當定期適量服用, 保證腸道菌群穩定。

3/ 腹瀉處理先化驗大便, 確定是否有病菌或病毒感染, 如果醫生提出用消炎藥, 切記必須做大便培養後用相應抗生素。

Advertisiment
這個帖子裡很多寶寶都首先被使用消炎藥, 以至造成嚴重腹瀉的後果, 父母要特別小心。 要知道致病菌是永遠存在的, 但只要身體健康, 益生菌活躍, 致病菌就難以在體內起作用, 所以先想到的是讓人體健康而不是盲目殺菌, 不能動輒用抗生素。

4/ 3個月以前僅喝胡蘿蔔米湯。 3個月以後的寶寶, 用食療的方法可以健脾胃、止腹瀉、防脫水。 主要以大米為基礎, 一般情況放胡蘿蔔、山藥。 有濕疹、濕熱瀉下等濕氣不化的現象放薏米, 消化不良可以放山楂幹, 久病、虛弱的寶寶可以放黃芪, 這些東西煮粥, 當水喝, 加輔食後可以吃裡面的東西。 應該長期用各種配方增減進行食療有益身體健康, 不要總考慮吃藥。

Advertisiment

5/ 6個月以後的寶寶腹瀉比較穩定的情況下, 再考慮吃中藥, 醒脾養兒顆粒(健興)是不錯的選擇, 可以健脾、養血、安神, 對於脾虛、貧血、夜啼、哭鬧的寶寶效果不錯, 身體虛弱的寶寶可以吃參苓白術散。

6/ 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因為母乳不耐受而腹瀉, 沒有特好的辦法, 但對身體影響不大, 只要精神好、身體發育正常就可以, 比亂治療安全多了。 中醫有母子同喝土茯苓湯的藥方, 但有減奶的危險, 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喝。 母乳餵養的母嬰補充葉酸也可以防治腹瀉。

小兒腹瀉吃什麼藥?

在治療上應以調整飲食、控制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為原則, 加強護理, 避免併發症。 輕型腹瀉可不禁食, 要減少脂肪和不易消化食物的攝人。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者可縮短每次餵奶時間, 人工餵養者可由米湯或稀釋的牛奶開始, 逐漸增加量與濃度。 嘔吐嚴重者要禁食, 一般不超過8小時, 嘔吐好轉後, 逐漸恢復飲食。 要根據病情和感染性質, 決定是否應用抗生素。 病毒性腸炎和非感染性腹瀉可不用抗生素, 細菌性腸炎要採用適量抗生素治療。 患兒有脫水時, 應口服補液鹽。 重度脫水者應靜脈補液, 同時補人鉀、鈉、鈣等微量元素, 以糾正電解質紊亂。

小兒腹瀉在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是對小兒腸粘膜要加以保護, 口服腸粘膜保護劑, 如思密達、肯特令, 以使小兒的腸粘膜受到保護。 並且應注意補充電解質, 口服補液鹽, 以防引起小兒電解質的紊亂。 腹瀉極其嚴重時,

Advertisiment
可以服用一些止瀉的藥物, 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糖漿。 由於腹瀉時排出的都是一些有毒物質, 因此不到迫不得已不應使用止瀉藥物, 或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