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時如何補充食物與水分

腹瀉是指糞便水分及大便次數異常增加, 通常24 小時之內3 次以上。 大便的性狀比次數更重要。 多次排出成型大便不是腹瀉。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的大便比較稀、不定型, 但不是腹瀉。

 一、腹瀉寶寶水的補充

 腹瀉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容易造成脫水, 世界衛生組織在治療腹瀉方案提出:“很多腹瀉病人的死亡是脫水引起的。 僅僅通過簡單的口服補液的方法就能夠安全和有效地治療90%以上各種病因和各年齡患者的急性腹瀉。 ”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 簡稱ORS液, 是治療小兒急性腹瀉脫水行之有效的一種首選療法,

Advertisiment
而且ORS液配製簡便, 家長可以在家中配製。 其配製方法是氯化鈉(食鹽)3.5克, 碳酸氫鈉(小蘇打)2.5克, 氯化鉀1.5克, 葡萄糖或白糖20克, 加溫開水1000毫升。 將配製用的容器洗乾淨, 進行煮沸消毒備用。 也可以在家庭中使用其它液體來預防脫水。

用法是患兒願意喝多少就給多少, 直到腹瀉停止。 小嬰兒, 可以使用點滴器或沒有針頭的注射器, 每次少量地將溶液送入其口中。 2 歲以下的兒童應每1-2 分鐘給予一茶匙溶液;較大兒童(和成人)可以直接從杯中少量多次地喝。

對嘔吐的寶寶, 要少量多次的喂, 每次喂20~30毫升, 兩次間隔5~10分鐘, 要一口一口地喂下, 否則容易加重嘔吐, 也可喂一些含鹽飲料, 如含鹽米湯或含鹽優酪乳, 但應該避免給能夠引起滲透性腹瀉和高鈉血症含糖飲料,

Advertisiment
如:市售含二氧化碳飲料、市售果汁、甜茶。 當然明顯的脫水還是應對去醫院

2.有關腹瀉的飲食:

腹瀉既是水分和電解質丟失, 也有營養性物質的丟失, 這就是寶寶腹瀉後幾乎都明顯變瘦了的原因。

腹瀉期間, 食物攝入減少、營養素吸收減少共同導致體重減輕和生長停滯, 另一方面, 營養不良又加重腹瀉、延長病程, 使營養不良患兒的腹瀉次數可能更頻繁。

正確的應對方法是腹瀉期間要應該鼓勵患兒正常飲食, 繼續給予嬰兒常吃的食物, 以保障孩子發育和增加體重充足的營養, 同時進食也能加速正常腸功能, 包括消化和吸收多種營養素的能力恢復。 相反, 限制飲食會導致兒童體重減輕,

Advertisiment
腹瀉病程加長, 並且腸功能恢復較緩慢。

●母乳餵養嬰兒, 不論年齡多大, 就應該按需哺乳。 鼓勵母親增加哺乳次數和時間。

 

●非母乳餵養的嬰兒應該至少每3小時喂一次奶(或嬰兒配方奶粉), 盡可能用杯子餵奶。

●混合餵養的6個月以下嬰兒應該增加母乳餵養。 隨著患兒病情的好轉和母乳餵養增加。

當餵奶後腹瀉加重, 要注意乳類中的乳糖耐受性, 這應去醫院尋求醫生諮詢處理。

如果兒童能夠吃比較軟的食物的, 除牛奶以外, 應該給予穀物、蔬菜和其它食物, 並要精心烹調、搗碎或磨碎以使它們容易被消化;發酵食物容易被消化。 奶應該同穀類食品混合, 或加入肉、魚或蛋。 患兒每3或4小時進食一次(一天6 次)。

Advertisiment
患兒對少量多次餵養比大量少次餵養的效果更佳。

腹瀉停止後, 繼續給予能量豐富的食物, 並且每天進食次數應該比平常多, 至少持續兩個星期。 如果患兒已經發生營養不良, 在患兒身高別體重恢復正常前, 應一直給予額外的進餐次數。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小兒腹瀉時要注意什麼呢?

    你好,是可以的。建議分開吃。至少間隔半小時吃。腸胃恢復期間,飲食以清淡為宜,可以吃流質和半流質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胡蘿蔔湯、粥和米湯等。並注意少量多餐,這樣有助於消化功能的恢復。若情況不見好轉,建議...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輪狀病毒腹瀉時如何護理?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初期,孩子以發熱和嘔吐為主。嘔吐期間,進食液體比較困難。這時,家長應該盡可能保持孩子處於安靜狀態,以減少嘔吐次數。同時,誘導排便也是制止嘔吐的有效方法,早些排出胃腸內的毒素,有利於疾...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腹瀉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處理

    您好,小兒腹瀉可由多病原引起。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和便質改變等,同時患兒可能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脫水等症狀。感染輪狀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寄生蟲、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餵養不當及等都有...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腹瀉是什麼原因呢?如何治療呢?

    您好,小兒腹瀉可由多病原引起。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和便質改變等,同時患兒可能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脫水等症狀。感染輪狀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寄生蟲、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餵養不當及等都有...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腹瀉是什麼原因?如何治療?

    您好,小兒腹瀉可由多病原引起。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和便質改變等,同時患兒可能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脫水等症狀。感染輪狀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寄生蟲、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餵養不當及等都有...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