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 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 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 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 多為黏液便, 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 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 但無腥臭味。
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 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 死亡率也很高。 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寶寶腹瀉後, 腸胃比較虛弱, 如果不想吃飯, 就不要勉強他吃飯,
Advertisiment
為了防止寶寶脫水, 可以在大米清湯裡放點糖和鹽, 但要注意糖和鹽都應適量, 不宜太多。 第一次讓寶寶喝30毫升就可以了, 以後寶寶能喝多少就讓他喝多少。 同時, 可以給寶寶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來調理腸胃。 醫生曾向我推薦過幾個食譜, 媽媽們不妨試一試:
1、栗子糊:將栗子去殼, 搗爛後, 加適量水, 煮成糊狀, 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功效。
2、雞蛋黃油:雞蛋煮熟後, 取出蛋黃, 放入鍋內, 用小火煉出油食用, 有利於清除腸道內的細菌及毒素。
3、糯米固腸湯:糯米200克, 山藥300克, 加入適量水, 煮粥。
4、雞內金1個, 焙乾, 碾成面, 粳米20克, 加入適量水, 煮粥。
5、胡蘿蔔湯:將胡蘿蔔剁碎, 加水煮湯(一般45分鐘即可), 過濾後, 在濾液中加少量的糖即可。
Advertisiment
專家點評:
給腹瀉寶寶做“病號飯”, 既要能夠補充營養, 又要好消化, 千萬別讓寶寶的胃累著。 另外, 在米湯里加少許鹽和糖, 是既方便又有效的預防脫水的“良方”。
健脾養胃是關鍵
寶寶腹瀉後, 媽媽們應以健脾養胃為目的, 多做一些易於吸收的飲食, 最好讓寶寶吃無渣或少渣、無粗纖維、低脂肪的食物。 比如:
1、脫脂酸牛奶:100毫升去脂冷牛奶, 加4毫升36%酵酸液, 或10滴85%乳酸, 發酵後即變成脫脂酸牛奶。
2、淮山藥粥:粳米50克, 淮山藥細粉20克, 加水, 煮粥。
3、胡蘿蔔山楂煎:鮮胡蘿蔔兩個, 炒山楂15克, 紅糖適量, 用水煎服。 每天服數次, 連服兩三天就可以了。
4、豆汁:扁豆60克, 水煮, 取濃汁, 分次服用。
Advertisiment
5、大棗木香湯:大棗20枚, 木香6克。 大棗去核, 小火先煮1小時, 加入木香, 再煮一會兒, 去渣。 溫服, 每日2次。
6、茯苓大棗粥:茯苓粉30克, 粳米60克, 大棗10克, 白糖適量。 將大棗去核, 浸泡後連水同粳米煮粥, 快熟時, 加入茯苓粉, 攪拌均勻, 再稍煮一下。 也可加適量白糖, 每日2~3次。
專家點評:
腹瀉首先得找出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否則可能耽誤寶寶的病情。 當然, 作為調理, 脾、胃是關鍵。 脫脂酸牛奶挺好, 若自己製作不方便, 也可以買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