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預防最重要:6大方法抵禦病毒侵襲!

腹瀉病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 但是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及衛生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小兒腹瀉病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 這其中對腹瀉病的預防工作起桌相當重要的作用。 那麼, 究竟如何去做呢?


腹瀉病的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 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 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 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

因此, 可以說,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 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 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 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 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 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

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 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 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 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所引起的。 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 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因此, 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

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

Advertisiment
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腸道內感染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 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 在餵食過程中, 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 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 切忌生冷油膩之品。

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製成飲料, 隨時口服, 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餵養失誤, 發生腹瀉, 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 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 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 以免傳給他人。 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Advertisiment

6、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 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 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

新生兒腹瀉有哪些症狀?

腹瀉輕者大便每天可10次以下, 黃綠色, 帶少量粘液, 有酸臭, 蛋花湯樣或薄糊狀, 脫水症狀(前囟, 眼窩凹陷)不明顯。

重的多數是腸道內感染所造成, 大便每天多達10~20次或更多, 黃綠色水樣帶粘液、伴嘔吐及發燒、脫水症狀明顯, 面色發灰, 哭聲低弱, 精神萎靡, 體重銳減, 尿少等, 很快會出現水與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等嚴重症狀。


腸道外感染

一旦發現腹瀉, 不管輕重, 都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千萬不能耽擱。

腸道內感染主要發生在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新生兒, 由於奶具不潔而導致病從口入。

Advertisiment
最嚴重的要算新生兒流行性腹瀉了, 它常常發生在醫院裡的新生兒室, 病菌經過母親產道時傳給新生兒, 然後由醫護人員的手將細菌擴散開去。

此病潛伏期短, 症狀重, 開始時厭食、吐奶、腹脹, 繼之腹瀉呈黃綠色水樣大便, 有擊拍聲, 腥氣奇臭, 一天大便次數可達10次左右, 很快出現脫水症狀。

其他像鼠傷寒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腺病毒等, 都可引起新生兒腹瀉, 嚴重者常常威脅生命。

腸道外感染主要是由於病原體毒素的影響或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 致使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而引起腹瀉。 這種腹瀉一般無粘凍、膿血和奇臭, 次數較少。

在新生兒患肺炎和敗血症時, 細菌有時也可從腸道外或血液中透過腸壁,

Advertisiment
滲入到腸道內, 引起腸炎。

小編總結:家長千萬不可忽視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如能認真作到以上幾點, 孩子就會大大減少腹瀉病的發病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