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

1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一 常用推拿手法

運內八卦 500次

位置:八卦位於手掌面, 以掌心為圓心, 從圓心至中指橫紋約2/3處為半徑, 畫一個圓, 八卦穴就在這個圓上。 稱為運內八卦。

手法:使用按摩油等按摩介質, 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輕輕的由乾卦起, 以順時針的方向推運至兌卦止, 周而復始畫圈, 手法力度一定要輕。

揉一窩風 300次

位置: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中。

手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按揉。

作用:發散風寒、宣通表裡、行氣止痛, 對腸鳴、腹痛、關節痹通、傷風感冒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摩腹 1-2分鐘

手法: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

Advertisiment
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 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成人也是。 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 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

作用:健脾和胃, 理氣消食, 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便秘、疳積等症。

揉臍 1-2分鐘

手法:用大拇指或者像圖中那樣按住寶寶的肚臍, 順時針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理氣消食, 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便秘、疳積等症。

足三裡 2分鐘

位置: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 脛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一邊一分鐘)。

作用:足三裡為人體第一保健穴位, 按揉足三裡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 對於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不化有調理作用。

123456 2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二 受寒引起的加推手法

因受寒引起並有手腳發涼、腹痛喜暖喜按特點的,

Advertisiment
可加揉外勞宮、摩中脘、拿肚角。

揉外勞宮 500次

位置:位於手背側, 第2、第3掌骨之間, 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 (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輕揉該穴。

作用:溫陽散寒、升陽舉焰, 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等症。

摩中脘 300次

位置:位於肚臍正中直上4尺。

手法:右手食、中、無名指三指併攏, 以中脘為中心按摩。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止脹, 主治孩子腹脹、嘔吐、胃痛。

拿肚角 5-10次

位置:肚角即肚臍下2寸兩旁的大筋。

手法:用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拿捏旁邊兩穴, 一松一緊提拿。

作用:理氣消滯、止腹痛, 多用於防治腹痛、食積、食欲不振等症。

123456 3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三 傷食引起的加推手法

因傷食引起、並有嘔吐或大便酸臭的,

Advertisiment
可加推清胃經、揉中脘、分腹陰陽、搓摩脅肋。

清胃經 400次

位置:胃經在手掌面拇指第一節掌骨橈側面。

手法:用一隻手固定孩子的手掌, 露出拇指、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橈側沿赤白肉交際處, 自腕橫紋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 多用於腹脹、便秘、打嗝噯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吐奶等症。

摩中脘 2分鐘

位置:位於肚臍正中直上4尺。

手法:右手食、中、無名指三指併攏, 以中脘為中心按摩。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止脹, 主治孩子腹脹、嘔吐、胃痛。

分腹陰陽 1-2分鐘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或自中脘到臍。

手法:用雙手拇指自劍突下分別沿肋弓下緣或自中脘到臍,

Advertisiment
向兩旁分推100-200次。

作用:健脾和胃, 理氣消食, 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防燥不安、夜啼等症。

搓摩脅肋 5-10遍

位置:脅肋即腋下兩肋至肚臍兩旁。

手法:用兩手從兩腋下搓摩至肚臍兩旁的天樞穴。

作用:順氣化痰, 舒肝止痛。 多用於防治胸悶、脅痛, 痰喘氣急、食積等症。

123456 4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四 蛔蟲引起的加推手法

由蛔蟲引發的腹痛往往突然發作、突然停止、伴有喜食異物、大便鏡檢可發現蛔蟲卵, 可加拿肚角、揉肝俞、揉膽俞、揉陽陵泉。

拿肚角 5-10次

位置:肚角即肚臍下2寸兩旁的大筋。

手法:用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拿捏旁邊兩穴, 一松一緊提拿。

作用:理氣消滯、止腹痛, 多用於防治腹痛、食積、食欲不振等症。

揉肝俞穴 1-3分鐘

位置: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

Advertisiment
旁開1.5寸, 左右各一穴。

手法:用雙手大拇指著力按揉該穴位, 至有酸脹感。

揉膽俞穴 2-3分鐘

位置:位於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左右各一穴。

手法:用雙手大拇指著力按揉該穴位, 至有酸脹感。

揉陽陵泉 1-3分鐘

位置:屈膝, 膝關節外側向下, 腓骨小頭前前下方凹陷處。

手法:用右手拇指著力于小兒一側陽陵泉, 按揉1-3分鐘, 至有酸脹感。 再以同樣的方式按揉另一側。

123456 5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五 消化不好引起的加推手法

若僅在飯前或者飯後腹痛, 且疼痛較輕, 大便多不成形, 並夾有許多不消化的食物殘渣, 可加推補脾經、補腎經、揉外勞宮、揉足三裡。

補脾經 500次

位置:脾經位於拇指外側緣或拇指螺旋面。

手法:順著拇指外側從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多用於防止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補腎經 500次

位置:腎經位於小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為補腎經。

作用:補腎益腦、溫養下元(溫馨提示:腎經宜補不宜清)。

揉外勞宮 500次

位置:位於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輕揉該穴。

作用:溫陽散寒、升陽舉焰,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等症。

足三裡 2分鐘

位置: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一邊一分鐘)。

作用:足三裡為人體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裡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對於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不化有調理作用。

123456 6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 注意事項

1、首先,父母不應太著急,應仔細觀察孩子有無發熱、疼痛程度、持續時間如何,是否噁心嘔吐。一般腹內器質性疾病(如急腹症)腹痛的程度均較劇烈,持續時間較長,並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常不能自動緩解,有的可伴有高熱及噁心嘔吐。

2、其次,父母可讓患兒平躺,輕按其腹部,同時觀察小兒的面部表情。如稍用力按壓後小兒面部有疼痛的表情,或者腹部的肌肉比較緊張,不易按壓下去,尤其是發現小兒腹部出現腸型和腫物時,說明可能得了急腹症,應立即入院治療。

相關文章

小兒哮喘推拿按摩圖

小兒外感咳嗽推拿手法

小兒呼吸道感染推拿按摩手法是什麼

123456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多用於防止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補腎經 500次

位置:腎經位於小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為補腎經。

作用:補腎益腦、溫養下元(溫馨提示:腎經宜補不宜清)。

揉外勞宮 500次

位置:位於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輕揉該穴。

作用:溫陽散寒、升陽舉焰,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等症。

足三裡 2分鐘

位置: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一邊一分鐘)。

作用:足三裡為人體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裡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對於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不化有調理作用。

123456 6 小兒腹痛推拿手法圖解 注意事項

1、首先,父母不應太著急,應仔細觀察孩子有無發熱、疼痛程度、持續時間如何,是否噁心嘔吐。一般腹內器質性疾病(如急腹症)腹痛的程度均較劇烈,持續時間較長,並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常不能自動緩解,有的可伴有高熱及噁心嘔吐。

2、其次,父母可讓患兒平躺,輕按其腹部,同時觀察小兒的面部表情。如稍用力按壓後小兒面部有疼痛的表情,或者腹部的肌肉比較緊張,不易按壓下去,尤其是發現小兒腹部出現腸型和腫物時,說明可能得了急腹症,應立即入院治療。

相關文章

小兒哮喘推拿按摩圖

小兒外感咳嗽推拿手法

小兒呼吸道感染推拿按摩手法是什麼

123456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