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貧血有哪些飲食宜忌

所謂貧血, 就是紅細胞數減少, 或者血紅蛋白量減少。 判斷是不是貧血, 一般通過驗血就能確診。 6個月到3周歲的小兒貧血, 多因食物中缺乏足夠的鐵質引起。 一般情況下, 胎兒從母體獲取的鐵夠出生後3-4個月之用, 也就是說月齡比較小的嬰兒一般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通常生後6個月以後, 胎兒時期儲備的鐵消耗完, 此時若仍以母乳為主, 或沒有添加鐵強化奶粉, 輔食添加不科學就容易出現鐵攝入不足, 早產兒出現時間則更早。 缺鐵性貧血貧血往往經過一個鐵缺乏的階段, 而到了明確診斷為缺鐵性貧血說明鐵缺乏已經到了最後一個階段,

Advertisiment
這時候經過血液檢查即可診斷為貧血, 必須要口服鐵劑才能糾正貧血狀態, 而在此之前稱為隱形貧血期, 是不容易被發現的時期, 但對小兒生長發育已經造成不良影響, 及時添加富含鐵質的輔食很關鍵, 在日常飲食上要多吃些海魚、動物血類或幹魚類、蔬菜等含鐵多的食品。 另外, 預防性補充鐵製劑也可以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缺鐵性貧血一旦出現, 即使通過鐵劑使血紅蛋白得以恢復, 但對嬰兒智慧、體能以及行為的影響很難逆轉, 所以, 缺鐵性貧血的預防比治療更應得到重視。 。 以下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飲食宜忌

對症食療法

飲食宜忌

①宜食鐵含量高的食物。

Advertisiment
食物中的鐵有2種來源, 一種是肉類中的血紅蛋白, 另一種是蔬菜中的離子鐵, 即非血紅蛋白鐵。 動物的血液和肝臟的含鐵量最高;其次是畜禽肉類、魚類和雞蛋黃;奶類製品的含鐵量較低, 大約只有肉類的十分之一;植物性食品的含鐵量通常要遠低於動物性食品, 常見的含鐵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有薑、黃花菜、芹菜、葉菜、薺菜、莧菜、香菜、菠菜、豆芽、黑木耳、紫菜、海帶、油菜等。 值得一提的是, 動物性食品中所含的鐵較易被人體吸收, 而植物性食品中所含的鐵很難被人體吸收。 因此, 補鐵應以增加富含血紅蛋白的動物內臟、肉類、魚類、蛋黃等動物性食品為主。

②宜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實驗證明, 維生素C能夠明顯提高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

Advertisiment
因此, 平時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對於改善貧血是極有幫助的, 大部分新鮮水果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③及時合理地添加輔食。 胎兒、新生兒體內的鐵是由母體獲得, 新生兒在6個月大之前對鐵元素的需求基本可以從母乳及牛奶中獲得, 所以食母乳的嬰兒較少發生貧血。 嬰兒從6個月大開始, 要開始喂蔬菜(榨汁或做泥), 並加喂雞蛋黃;8個月大開始可以加喂肉末、肝泥、魚肉蓉、動物血等, 宜從少到多逐漸增加。

④選擇合適的烹調與飲食方法。 雖然有許多食品富含鐵元素, 但如果不注意烹調與飲食搭配, 還是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有研究發現, 發酵食品中的鐵元素比較容易吸收, 因此, 饅頭、發糕、麵包要比麵條、烙餅、米飯更適合寶寶食用。

Advertisiment

⑤選擇鐵強化食品。 在日常的飲食中, 儘量選擇一些鐵強化食品或調味品, 也是補鐵的有效方式之一。 像鐵強化麵粉、食鹽、醬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茶葉和咖啡中含有鞣酸, 可影響鐵的吸收, 所以嬰幼兒及孕婦還是忌茶為好。 雞蛋的蛋黃中含有磷酸, 與牛奶同食時也會影響鐵的吸收, 所以建議牛奶與雞蛋不要混在一起吃, 在吃雞蛋時可選擇與穀類食物同吃, 在吃牛奶時可配上米粉、麵包、餅乾等。 而在吃葉菜和菠菜時, 應該先用開水焯一下, 去掉其中大部分的草酸, 以保證寶寶對鐵的正常吸收。

食療妙方

參棗蓮子粥

原料:黨參15克, 紅棗20克, 蓮子、大米各30克。

做法:將黨參切成片;紅棗洗淨,

Advertisiment
剖開去核;蓮子打碎;將大米淘洗乾淨與黨參、紅棗、蓮子一起放鍋中, 加清水適量, 煮至米爛熟即可。

功用解析

健脾益氣, 益血補虛。 黨參益氣生血, 有明顯增加紅細胞的作用;紅棗性味甘平, 可補五臟、治虛損;蓮子可養心腎、補脾。

豬肝瘦肉粥

原料:鮮豬肝、豬瘦肉、大米各50克, 植物油15毫升, 鹽少許。

做法:將豬肝、瘦肉洗淨, 剁碎, 加油、鹽拌勻, 將大米洗乾淨, 放沙鍋中, 加適量清水, 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 再煮至肉熟即可。

功用解析

動物肝臟富含鐵, 而且也較易被人體吸收, 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

菠菜豬肝湯

原料:鮮菠菜200克、鮮豬肝100克、植物油15毫升、鹽少許。

做法:將菠菜洗淨, 切碎;豬肝切成小薄片, 用油、鹽拌勻備用;鍋中加500毫升清水, 煮沸後加入菠菜及豬肝,煮至豬肝熟即可。

功用解析

此湯具有生血養血、潤燥滑腸的作用,適用於血虛萎黃、視力減退、大便澀滯等症的輔助治療。

杏仁蘋果豆腐羹

原料:豆腐3塊,杏仁24粒,蘋果1個,香菇4朵,鹽、植物油、白糖、味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塊,用水泡一下撈出;香菇洗淨,切碎,攪成蓉,和豆腐塊一起煮至滾沸、加入鹽、植物油、白糖,並用水澱粉調成芡汁,製成豆腐羹;杏仁用溫水泡一下,去皮;蘋果洗淨,去皮,切成粒,同攪成蓉;豆腐羹冷卻後,加上杏仁蘋果糊、味精拌勻,即成杏仁蘋果豆腐羹。

功用解析

此羹富含蛋白質和鐵質,可提高嬰幼兒免疫力,防止貧血發生。

對症按摩法

按摩要點

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均屬於中醫“血虛”的範疇,病理變化涉及心、肝、脾、腎等內臟,治療應以補血益氣為主。穴位按摩是治療貧血較為有效的輔助方法,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調節各臟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益氣補血的目的。治療小兒貧血所取的穴位,也多選擇心、肝、脾、腎等相關的經脈的重要穴位。如大陵穴、神門穴、足三裡穴、脾俞穴、湧泉穴等,除了按摩重點穴位外,還可以用捏脊法治療小兒貧血,用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捏拿患兒肌膚,兩手交替邊捏邊向上推進,自尾骶部開始,捏拿至枕頸部,反復操作3-5次。

推薦穴位

按揉足三裡穴

位置:脛骨外側,在膝蓋下方約4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寶寶坐立或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嬰幼兒足三裡穴50-100次或3-5分鐘。

祛病功效:改善心臟功能,輔助治療小兒貧血。

按揉脾俞穴

位置:背部,第11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讓寶寶俯臥或者趴在床上,按摩者拇指按住寶寶的左右脾俞穴,反復按揉50-100次。

祛病功效:改善營養不良,治療小兒貧血。
擦湧泉穴

位置:足趾蹠屈前凹陷處。

按摩方法:寶寶坐立或仰臥,按摩者用手掌反復推搓擦寶寶湧泉穴,50-100次。

祛病功效: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

煮沸後加入菠菜及豬肝,煮至豬肝熟即可。

功用解析

此湯具有生血養血、潤燥滑腸的作用,適用於血虛萎黃、視力減退、大便澀滯等症的輔助治療。

杏仁蘋果豆腐羹

原料:豆腐3塊,杏仁24粒,蘋果1個,香菇4朵,鹽、植物油、白糖、味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塊,用水泡一下撈出;香菇洗淨,切碎,攪成蓉,和豆腐塊一起煮至滾沸、加入鹽、植物油、白糖,並用水澱粉調成芡汁,製成豆腐羹;杏仁用溫水泡一下,去皮;蘋果洗淨,去皮,切成粒,同攪成蓉;豆腐羹冷卻後,加上杏仁蘋果糊、味精拌勻,即成杏仁蘋果豆腐羹。

功用解析

此羹富含蛋白質和鐵質,可提高嬰幼兒免疫力,防止貧血發生。

對症按摩法

按摩要點

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均屬於中醫“血虛”的範疇,病理變化涉及心、肝、脾、腎等內臟,治療應以補血益氣為主。穴位按摩是治療貧血較為有效的輔助方法,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調節各臟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益氣補血的目的。治療小兒貧血所取的穴位,也多選擇心、肝、脾、腎等相關的經脈的重要穴位。如大陵穴、神門穴、足三裡穴、脾俞穴、湧泉穴等,除了按摩重點穴位外,還可以用捏脊法治療小兒貧血,用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捏拿患兒肌膚,兩手交替邊捏邊向上推進,自尾骶部開始,捏拿至枕頸部,反復操作3-5次。

推薦穴位

按揉足三裡穴

位置:脛骨外側,在膝蓋下方約4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寶寶坐立或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嬰幼兒足三裡穴50-100次或3-5分鐘。

祛病功效:改善心臟功能,輔助治療小兒貧血。

按揉脾俞穴

位置:背部,第11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讓寶寶俯臥或者趴在床上,按摩者拇指按住寶寶的左右脾俞穴,反復按揉50-100次。

祛病功效:改善營養不良,治療小兒貧血。
擦湧泉穴

位置:足趾蹠屈前凹陷處。

按摩方法:寶寶坐立或仰臥,按摩者用手掌反復推搓擦寶寶湧泉穴,50-100次。

祛病功效: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