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貧血是幼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症狀, 指的是末梢血液中單位容積裡紅細胞數低於正常值。 其中以半歲到三周歲的寶寶患小兒貧血最為多見。 小兒貧血發病緩慢, 通常都不能確定其發病的日期。 那麼, 究竟造成小兒貧血的原因是什麼呢?

導致小兒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一, 小兒先天儲鐵不足。

正常足月新生兒從母體獲得的鐵足夠其生後3~4個月的造血需要。 可是早產、雙胎、胎兒失血以及母體患有缺鐵性貧血等, 這些都會小兒儲鐵不足, 從而成為小兒貧血的原因。

二, 生長發育快。

嬰兒期生長發育迅速。

Advertisiment
3~5個月為初生時體重的2倍, 1歲時為初生時體重的3倍, 若是早產兒則體重增加更快。 由於體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 這個時候容易發生缺鐵, 引起貧血, 這也是造成小兒貧血的原因之一。

三, 鐵的攝入量不足。

新生兒的飲食主要為人乳或牛乳, 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鐵量均較低, 單純用乳類餵養而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 則易發生貧血。

四, 鐵質丟失過多。

一般情況下, 嬰兒每日排泄鐵比成人來得多, 由於皮膚損失的鐵也是相對較多, 倘若出現對蛋白過敏而發生小腸出血, 就會導致小兒失鐵更多。 除了這些以外, 有的疾病比方說慢性腹瀉、腸套疊、腸、息肉等都可能增加鐵的消耗, 這也是導致小兒貧血的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