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從蹣跚學步到自己獨立穩步行走時, 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多少喜悅和歡樂!但是, 一些不正確的傳言也使部分父母產生了不必要的憂慮。 我一位朋友的妻子就不讓她已二歲半的兒子多走, 上街時大部分時間都要愛人抱孩子, 她的理由是:小孩走多了會得羅圈腿。 問她怎麼知道, 她說是別人告訴她的。
是否真是這麼回事呢?這要從骨骼的生長發育談起。 一般四肢骨骼(稱長骨)中間較細稱骨幹。 兩端較膨大稱骨骺, 骨幹與骨骼之間的交界處有一層軟骨稱骺板。 骺板是長骨不斷加長的基礎,
Advertisiment
正常的活動使小兒的活動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抵抗力、體質都得到增強。 與成人比較, 兒童的骨骼較柔軟、可塑性大;肌肉纖維細, 力量弱;心臟收縮力也弱, 不能供應長時間活動所需的大量血液;另外, 大腦耐力差, 易興奮也易疲勞。 因此小兒學走路及平常活動都應適量, 動靜結合。
那麼羅圈腿又是怎樣引起的呢?醫學上稱羅圈腿為"O"型腿, 是小兒常見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一種表現。
Advertisiment
積極防治維生素D缺乏是預防"O"型腿的有效措施。 從出生一月就應該給維生素D製劑的魚肝油, 小兒要多曬太陽, 多戶外活動, 因為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使皮膚內源性維生素D合成。 南方日曬機會較多, 2歲以後小兒生長減慢, 一般不易發生佝僂病, 無需再服維生素D, 等形成了"O"型腿畸型, 再服維生素D治療就無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