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身體不適有何表現_小兒身體不適的表現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兒身體不適有何表現?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 不會說話的他們在身體不適的時候只能通過一些症狀告訴父母。 那麼小兒身體不適有何表現呢?

Advertisiment

當新生命降生的那一刻, 幸福感瞬間籠罩著整個大家庭。 不管是爺爺奶奶, 還是外公外婆, 都會喜上眉梢。 但是新生兒剛出生體質弱, 而且當他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根本無法表達, 所以瞭解一些寶寶不舒服時的表現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寶寶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到底有哪些表現。

1、體溫不正常。 如果發現新生兒身體過涼或是過燙, 那就說明孩子不舒服了, 一般低於35.5攝氏度或是超過37.5攝氏度都是不正常的。

2、睡眠不好。 由於新生兒剛脫離母體, 所以任何大一些的動靜都會害怕, 如果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突然被驚醒或是煩躁不安、不肯睡覺的話, 那就說明他的身體不適。

Advertisiment

3、嘔吐。 一般新生兒都會漾奶, 但是如果是頻繁的吐奶或是噴射樣的吐奶, 那就說明孩子生病了, 要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

4、小便異常。 平時吃奶的寶寶尿量一天在10多次, 如果突然發現寶寶尿少了而且還尿血, 那就證明寶寶身體出現問題了。

判斷寶寶是否有異常現象。 每天早晨應觀察寶寶以下兩個方面:

1、看五官。 寶寶醒後眼皮是否粘在一起?若睜眼困難, 有眼屎, 說明可能有內熱現象, 有內熱的寶寶多數大便秘結, 應及時口服緩瀉劑, 可有助於消除食積。 若眼結膜發紅充血, 說明可能患了結膜炎, 應儘早隔離臉盆、毛巾, 以免傳染。 剛睡醒的寶寶愛伸懶腰、打哈欠, 父母要趁機看寶寶咽部有無紅腫充血, 舌苔發白還是發黃。

Advertisiment
如能早期發現扁桃腺炎, 就能避免化膿引起的高燒。 經常流口水的寶寶, 某一天早晨不流了, 說明身體某一部位可能不舒服, 應立即測體溫。

2、看皮膚。 在給寶寶穿衣時, 查看身上是否有皮疹, 分辨是濕疹還是傳染病的疹子。 水痘疹子是先從頭面部開始的紅色斑丘疹, 迅速遍及四肢, 類似感冒症狀。 麻疹是先咳嗽、發燒、眼怕光, 口腔粘膜有紅斑疹。 猩紅熱是按之退色, 雞皮樣的丘疹, 患兒全身疹出後, 無名高燒停止。 早期腮腺炎的患兒, 可有一或兩側腮腺腫大, 觸摸有疼痛感。

觀察寶寶是否得病還要結合季節變化, 春天易流行甲肝, 重點應看皮膚有無黃疸, 尿是否發黃。 初夏易流行手足口病, 重點應看手, 腳, 口腔內有無小水泡。

Advertisiment
夏天多患腹瀉病, 重點應看消化道症狀, 有無腹痛惡心現象。 秋天易患水皰疹。 入冬後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有不少寶寶入冬後咳嗽, 時好時壞, 這時重點應看咳嗽的性質, 若久咳不愈, 或痰咳嚴重, 應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我們有方法可以預知寶寶的疾病嗎?有的。 中醫文化源遠流長, 數千年來在民間和醫學範疇均積累了很多簡單可行的預知方法, 大家只要熟知並細心觀察即可作出判斷, 並有針對性的提前進行飲食調理, 最大可能的減少患病幾率。

中醫預知寶寶疾病口訣:

大便幹 最為先

食不好 睡不安

鼻中青 腹中痛

舌苔白又厚 腹中有積食

手、足心熱, 常有病禍

口、鼻幹又紅, 肺胃熱相逢

1、大便幹 最為先

中醫認為大便幹是大腸內熱的表像,

Advertisiment
會造成小兒內熱盛, 往往易患感冒發熱。 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 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 3歲以上的小兒則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2、食不好 睡不安

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係, 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 咬牙, 家長就應認真回憶小兒近日的飲食情況。 如吃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 都會引起小肚脹, 甚至肚子疼痛。

3、鼻中青 腹中痛

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 可損傷脾胃之陽氣(指消化、運轉食物的一種動力), 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 因而導致寒濕內生, 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而寒和痛均可見面色發青, 特別是鼻樑兩側較為明顯。

4、舌苔白又厚 腹中有積食

舌苔白且厚, 一般說來是濁濕內停或消化不良,此時可聞到小兒口中呼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每遇這種情況,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醫囑治療。

5、手、足心熱,常有病禍

俗話說:“冰涼溫幹,吃行可便。”但遇小兒手心腳心幹熱,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6、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

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乾燥發燒,口唇、鼻孔幹紅,或者鼻中有粘涕、黃涕,都是肺和胃燥熱的表現,如不及時解除,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因此,有關專家提醒,“想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這些忠告望大家切記,切記。

其實只是要細心的媽媽都會注意到寶寶身體的異常,當發現寶寶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先觀察寶寶的表現,然後去醫院,這樣容易向醫生反應寶寶的狀況,便於醫生診斷。

一般說來是濁濕內停或消化不良,此時可聞到小兒口中呼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每遇這種情況,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醫囑治療。

5、手、足心熱,常有病禍

俗話說:“冰涼溫幹,吃行可便。”但遇小兒手心腳心幹熱,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6、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

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乾燥發燒,口唇、鼻孔幹紅,或者鼻中有粘涕、黃涕,都是肺和胃燥熱的表現,如不及時解除,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因此,有關專家提醒,“想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這些忠告望大家切記,切記。

其實只是要細心的媽媽都會注意到寶寶身體的異常,當發現寶寶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先觀察寶寶的表現,然後去醫院,這樣容易向醫生反應寶寶的狀況,便於醫生診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