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幹, 熱為先:
小兒大便最好每天一次, 以不稀不幹的條便為正常。 若大便乾燥難以排出、呈球狀或二三日排一次幹大便者, 稱為大便乾燥。 中醫認為是大腸內熱的表像。 所以應設法使小兒的大便通暢。 如二至三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 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 三歲以上的小兒則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如果大便乾燥又不及時解決, 就會造成小兒內熱盛, 以此往往易患感冒發熱。
食不好, 睡不安:
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係, 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 家長就應認真回憶小兒近日的飲食情況。
Advertisiment
鼻中青, 腹中痛:
在中醫理論中, 脾在人體諸多功能中運化功能是很重要的(包括運轉、輸送、消化吸收)。 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 可損傷脾胃之陽氣(指消化、運轉食物的一種動力), 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 因而導致寒濕內生, 發生腹脹、脹痛、腹瀉等症狀, 而寒和痛均可見面色發青, 特別見鼻樑兩側發青較為明顯。
舌苔白又厚, 腹中有積食:
在正常情況下, 人們的舌頭表面都有一層白苔, 薄而清透, 舌為淡紅色。 如果舌苔白而厚, 一般說來是濁濕內停或消化不良。 此時可聞到小口中呼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 每遇這種情況, 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
Advertisiment
手、足心熱, 常有病禍:
在正常情況下, 小兒的手心腳心溫和柔潤、不涼不熱, 俗話說, “冰涼溫幹, 吃行可便。 ”但遇小兒手心腳心幹熱, 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這就要注意小兒的精神狀態及飲食情況。
口鼻幹又紅, 肺胃熱相逢:
鼻是肺臟在體表的門口, 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 口鼻乾燥發燒, 口唇鼻孔幹紅、或者鼻中有沾涕、黃涕, 都是肺和胃燥熱的現象, 肺熱胃熱如不及時解除, 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想要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飲食是攝取營養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 但飲食失宜或飲食偏嗜, 則又常常是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