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退熱後需怎樣調理

孩子發熱的時候, 每一位元媽媽都會心急如焚, 恨不得一下子把體溫降下來。 孩子的發熱會把媽媽的心懸得很高。 孩子的體溫一降下, 媽媽的心也就隨之踏實了。 可是, 許多家長忽視了這一點, 熱退以後並不意味著疾病已徹底治癒, 熱退後還需要調理。

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孩子熱退以後常常會感到疲乏, 食欲不振, 大便乾燥, 容易出汗。 這些症狀的產生, 主要是因為發熱對機體造成的損害沒有修復。 發熱雖然是人體對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禦反應, 但發熱對人體也會造成一些不良反應, 尤其對小兒的不良影響更要比成人大。

Advertisiment

發熱對人體的不良影響有兩大方面, 一是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二是對器官活動的影響。 發熱可以使脂肪的消耗增加, 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加, 消化液分泌減少, 消化道的運動與吸收功能降低。 此外, 由於發熱的時候代謝增強, 因而水分消耗很大。 這些改變是需要一個逐漸恢復的過程的。

中醫學認為, 發熱會消耗人體的津液。 津液是人體的物質基礎, 津液不足, 會影響人體的一些生理功能。 津液虧虛會產生內熱, 胃的津液不足會使消化功能失調, 使患兒食欲不振, 大腸津虧會使患兒大便乾燥, 陰虛內熱會使患兒出現煩躁、顴紅、盜汗、手足心熱等症狀。 這些症狀如果不能及時予以調理,

Advertisiment
往往會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因此, 小兒熱退以後, 家長不可高枕無憂, 應該請醫生進行病後調理治療。 最好用中醫中藥來調理, 中醫中藥的治療可以進一步清除體內的餘熱, 並可使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復, 從而消除熱退後而出現的食少、便秘等一系列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