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退燒藥的副作用 一二三四五逐個數一數!

寶寶一發燒, 家長就開始著急, 不是亂用退燒藥, 就是立馬抱著孩子去打退燒針。 甚至很多父母認為, 這才是最快最安全的退燒辦法。 但事實上, 不管是藥物還是針劑, 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對年幼的寶寶而言, 都是一種傷害。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退燒藥都是撲熱息痛, 成分大部分是對乙醯氨基酚。 對乙醯氨基酚這種退燒藥一般就陳列在每個藥店的非處方貨架上, 購買也非常方便, 無需處方無需什麼限制, 可以一次多量購買放在家裡使用。 然而, 這種藥如果使用不當, 對身體還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Advertisiment

最大的危害:傷肝

撲熱息痛一直是藥源性肝損傷的常見原因。 一項在美國家醫院進行的研究顯示, 在調查期間記錄的662個急性肝損傷病例中, 有42%都與對撲熱息痛有關, 其中, 有將近一半都是由不小心用藥過量導致的。

在體內是經肝臟代謝, 代謝的中間產物N-乙醯對苯醌亞胺具有毒性。 在正常劑量下, 肝臟內的解毒物質谷胱甘肽可以對付這種有毒的代謝產物。

而如果劑量過大, 產生的有毒物質太多, 體內的解毒物質就不夠用了, 這時肝臟就會受到損傷。 撲熱息痛短期服用過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傷。 雖然有解毒藥乙醯半胱氨酸可用, 但損傷嚴重時仍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傷肝原因:太常見易被忽略

撲熱息痛並不是對肝臟毒性最大的藥物,

Advertisiment
在正確使用時安全性也很好, 為什麼總會引起肝損傷?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太容易接觸到這種藥物, 卻又對它的潛在風險沒有足夠的警惕。

撲熱息痛是最常見的解熱鎮痛藥成分, 在許多感冒藥、退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它的身影, 比如白加黑、感冒靈、必理通等等。 這些藥品大多是非處方藥, 很容易買到, 而且又冠有不同的商品名, 容易讓人忽略它們含有相同的成分這一事實。

如果一個人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 例如同時使用兩種感冒藥, 或吃退燒藥的同時又吃了止痛藥, 就很容易導致過量中毒。

撲熱息痛的作用是緩解症狀, 因此大家一般會按需要使用。

Advertisiment
比如, 發燒或疼痛時會用上一次, 如果沒有好轉就再用一次, 卻容易忽略服藥間隔和每日最大用藥次數的限制。 根據說明書, 該藥兩次服用之間至少要間隔4-6小時, 一天最多只能用4次。 如果對此不加注意, 症狀又一直沒有好轉, 一來二去就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吃下超過安全用量的藥物。

除此之外, 兒童可承受的劑量比成人小, 如果給孩子吃成人的感冒藥、退燒藥, 可能導致用藥過量。 即使是兒童專用的劑型, 也有不同年齡段的差異。 例如用滴管給藥的滴劑, 說明書上只寫出了12歲以下的劑量計算方法, 如果把這種藥劑給12歲以上的兒童服用, 並且只憑感覺增加劑量, 也有可能導致劑量過大。

安全服用退燒藥的措施

為防止撲熱息痛過量中毒,

Advertisiment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等管理機構採取了多種措施, 包括在所有含有該成分的藥品包裝上進行統一標示, 縮減單盒包裝的藥品量等, 但在國內, 相關措施仍非常不完善。

不過, 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遠離撲熱息痛過量的危險:

1.用藥前閱讀藥品說明書中的“成分”一項, 確保最多只使用一種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的藥物。

2.留意中成藥。 不少治療感冒的中成藥中都含有西藥成分(包括撲熱息痛), 從藥品名稱中往往難以辨別, 但說明書的“成分”項中會有標明。

3.感冒藥只需用一種, 且不應與退燒藥同用。

4.兩次用藥間至少要間隔4小時, 一天最多只能服用4次。 如果症狀不好轉要及時求助於醫生。

5.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兒童劑型,

Advertisiment
並嚴格按說明書選擇劑量。 如果孩子的年齡超過了說明書中的劑量計算公式中的年齡範圍, 則不能按該公式計算劑量。

6.用藥期間不要飲酒, 酒精會增加藥物傷肝的可能。

其實不僅僅是退燒藥, 很多常見常吃的藥物如果使用不當, 都會對身體產生很不好的副作用。 建議大家在日常吃藥時, 一定詳細閱讀說明書, 或者嚴格遵醫囑。

小編的話:雖然藥物對健康有影響, 但也不是說孩子生病了也不吃藥打針看醫生, 只是建議在可以不用這些方法的情況下, 儘量不用而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