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遺尿的中醫療法

遺尿症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排尿失常性疾病, 一般指3歲以後仍不能自覺控制排尿, 或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自覺排尿。 遺尿症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遺尿指3歲後仍不能自覺控制排尿, 或夜間尿床;繼發性遺尿是指曾經出現過自覺控制排尿, 而在年齡增長之後(4~5歲)再次出現不能自覺控制排尿或夜間尿床。 此症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偶可延長到12~ 18歲, 男孩較女孩多見。

病因病機

下元虛寒, 腎氣不足:小兒因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虛弱導致腎氣不足, 下元虛冷, 不能溫養膀胱, 膀胱氣化功能失調, 閉藏失職,

Advertisiment
不能約制水道, 而為遺尿。

肺脾氣虛:肺脾氣虛時, 上虛不能制下, 下虛不能上承, 致使無權約束水道, 則小便自遺, 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經濕熱:肝經濕熱鬱結, 熱鬱化火, 迫注膀胱而致遺尿。

辨證論治

1.下元虛寒證

[證候] 睡中經常遺尿, 多則一夜數次, 面目少華, 神疲乏力, 肢涼怕冷, 腰腿酸軟, 小便清長而頻數,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沉無力。

[治法] 溫補腎陽, 固澀小便。

[方藥] 桑螵蛸散合縮泉丸。 主要藥物: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板、烏藥、益智仁、山藥。 伴痰濕內蘊、困寐不醒者, 加膽南星、半夏、石菖蒲、遠志以化痰濁、開竅醒神;伴納差、便溏者, 加黨參、白術、茯苓、山楂以健脾和中助運。

2.脾肺氣虛證

[證候] 睡中遺尿, 量不多但次數頻, 舌白神倦,

Advertisiment
懶言少動, 納少便溏, 四肢欠澀, 或虛胖或消瘦, 肌肉鬆軟, 常自汗出, 易患感冒, 舌淡苔白, 或舌質胖嫩, 脈象細弱。

[治法] 益氣健脾, 培元固澀。

[方藥] 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 主要藥物:黨參、白術、黃芪、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炙甘草、益智仁、山藥、烏藥。 若困寐不醒者, 加石菖蒲、遠志清心醒神;若大便稀溏者, 加炮姜、煨葛根運脾溫陽;食欲缺乏者加砂仁、神曲消食和胃。

3.肝經濕熱證

[證候] 睡中遺尿, 尿量不多, 次數也較少, 但尿味臊臭難聞, 尿色黃, 平時性情急躁, 好動出汗, 或夜間磨牙, 夜臥易驚, 大便偏幹, 形體多偏瘦, 或手心灼熱, 口中氣臭, 唇舌紅赤, 舌苔黃或黃膩, 脈象滑數。

[治法] 疏肝清熱, 固澀小便。

[方藥] 龍膽瀉肝湯。 主要藥物:龍膽草、山梔子、黃芩、生地黃、木通、柴胡、澤瀉、車前子、當歸、甘草。

Advertisiment
夜驚、磨牙者加黃連、朱砂清心安神。 久病不愈, 肝腎陰虧, 症見消瘦低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者, 可用知柏地黃丸治之, 以滋陰降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