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重症肌無力的症狀

兒童型重症肌無力:本型較以上兩型常見, 可從2歲開始, 大多數於10歲以後。 其特點有:1)發病女性患者較多, 為男性的6 倍.2)可有家族史。

3)最常見的首發症狀為一側或兩側的上瞼下垂, 早期也可出現鼻音。 此外, 可有複視、肢體無力、眼外肌麻痹、咀嚼無力咽下及發音困難等, 很少出現呼吸困難。 由於下肢無力, 走路緩慢笨拙, 容易跌倒, 上樓困難。 因上肢無力, 則舉手動作不能持久, 容易疲勞, 並可出現肩部下垂等。 4)一般起病徐緩, 可有間歇, 病程纏綿。 5)所有症狀均在早晨較輕, 下午加重, 休息後較輕, 運動後加重。 6)大多數女性患者,
Advertisiment
在月經來前症狀加重, 來後1-2天症狀減輕。 精神創傷、全身感染、體力過勞等均能使症狀加重。 7)本病主要累及骨骼肌, 也可有心肌損害, 但多無明顯主訴, 而文獻報導MG患者屍檢25%~50%有心肌損害。 重症肌無力伴有其他疾病, 如胸腺瘤, 其次為甲狀腺功能亢進, 並少數伴類風濕關節炎, 多發性肌炎, 紅斑狼瘡, 自身溶血性貧血等小兒重症肌無力的典型症狀猝死 反復感染 複視 腹瀉 喉肌無力 呼吸困難 呼吸衰竭 肌無力危象 瞼外翻口角下垂小兒重症肌無力一般分為3型:1.新生兒一過性重症肌無力(transient neonatal myasthenia gravis)是發生於患重症肌無力的母親所生的新生兒的一過性肌無力, 僅見于母親患MG所生的新生兒, 發生率為該類母親所生新生兒的1/7,
Advertisiment
患兒出生後數小時至3天內出現肌無力, 均出現球部肌肉麻痹, 表現哭聲低弱, 吸吮, 吞咽及呼吸困難, 面肌無力, 主動運動可減少, 半數患嬰全身性肌張力低下, 擁抱反射及深反射減弱或消失, 通常無眼外肌麻痹, 其症狀與母親患病的時間及妊娠期治療與否無關, 易於為膽鹼酯酶抑制劑所緩解, 但多數病例症狀不著, 可自行緩解, 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5周, 一般半個月後病情可緩解, 患兒血中nAchR-Ab可增高, 重症者也可以死於呼吸衰竭。 2.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征(congnital myasthenia syndrome)是指非重症肌無力母親所生嬰兒發生的重症肌無力, 本病與常染色體遺傳有關, 同胞也常患此病, 多數病例胎動即弱, 出生後以對稱, 持續存在, 不完全眼外肌無力和上瞼下垂為特點,
Advertisiment
血清中無nAchR-Ab, 病程一般較長, 少數患兒可自行緩解, 新生兒期主要表現為哭聲低弱, 餵養困難, 本型初發時症狀較輕, 診斷常比較困難, 少數病例可自然緩解, 但多數常持續時間長, 症狀不重而對膽鹼酯酶抑制劑的反應很差。 3.少年時重症肌無力(juvenile myasthenia gravis)為後天獲得性肌無力, 是小兒重症肌無力中最常見的一型, 發病年齡為2~20歲, 多數於10歲以前發病, 女∶男為2~6∶1, 發病可以為隱匿性, 也可以急性起病, 常為急性發熱性疾病所誘發, 可以查到血清中nAchR-Ab, 國外病例大多在10歲以後發病, 以全身型為主, 而國內資料與香港及日本報導發病多在幼兒時期(2~3歲), 眼肌型為主, 此為兒童MG最常見的類型, 現重點敘述如下。
小兒重症肌無力臨床特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