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天下父母心,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 嬰兒隱睾讓父母擔心不已, 到底為何會發生隱睾, 要什麼時候治療最好呢?
在胚胎3個月時, 睾丸位於腰部脊椎兩側, 之後隨著生長發育逐漸下降, 6—7個月時進入腹股溝管, 9個月時降至陰囊。 因此, 在正常情況下, 小兒出生時睾丸就膻在陰囊內。 如若睾丸在下降過程中, 受某些因素的影響, 如內分泌失調、睾丸本身或附睾發育缺陷, 以及精索過短、腹膜後纖維性粘連等, 睾丸未能如期進入陰囊, 而停滯於腹膜後、腹股溝管或陰囊入口處, 便會形成臨床上所謂的隱睾。
Advertisiment
隱睾, 是小兒最常見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先天性疾病之一, 其發病率早產兒為30%, 足月新生兒為4%, l歲兒童為0.66%, 成年人則為0.3%。 發病率在生長發育中逐漸降低, 表明在出生後睾丸仍可繼續下降, 1歲以後繼續下降的機會明顯減少。
隱睾可引起不育症。 因為睾丸發育的最適宜溫度是35攝氏度。 陰囊因其構造特殊, 具有良好的散熱作用, 溫度一般低於腹腔約2攝氏度, 所以是睾丸發育的最理想部位。 未能降入陰囊內的睾丸因高溫而致損害, 影響精子的產生及雄激素的分泌, 從而影響生育功能。 至成人時, 如一側睾丸未下降, 尚不至於形成不育症;如雙側睾丸均未下降, 而留於腹腔中, 則可導致終身不育。
另外, 睾丸長期滯留於腹腔中,
Advertisiment
因此, 治療隱睾就是要儘早讓躲起來的“蛋蛋”早些回到陰囊這個舒適的“家中”。 l歲以內的嬰兒, 隱睾仍有下降的可能。 這位讀者的兒子現3個月大, 可暫時觀察。 如到l歲仍不能下降, 則需進行治療。
對於何時進行隱睾的治療, 是每個父母最為關心的問題。 手術是隱睾的根本性治療。 據資料顯示, 兩歲後, 隱睾的病理已出現不可逆的改變。 所以, 治療宜選擇在兩歲前進行。 由於手術有一定的風險, 家長最好選擇正規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