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鵝口瘡的按摩療法

治則是瀉心脾積熱, 健脾利濕, 或瀉脾胃積熱, 滋陰降火。

1.心脾積熱型

白屑或白膜首先出現於頰黏膜或舌面, 周圍呈紅色, 蔓延迅速, 可融合成片, 甚至梗塞呼吸道。 患兒煩躁不安, 面赤唇紅, 流涎拒食, 大便於, 小便短赤, 舌尖紅, 舌苔薄黃, 脈滑數, 指紋紫滯。

治療手法如下。

(1)讓患兒俯臥, 常規捏脊3—6次, 捏脊時, 手法要重, 從尾椎捏到第一腰椎並做提拉, 以發出響聲為佳。

(2)揉小天心穴3—6min;清脾經3—6min;清天河水穴2—3min。

2.脾虛濕困型

口腔黏膜白屑散在, 時好時發, 周圍紅暈不明顯, 或形體消瘦虛弱, 食欲不振, 口幹不渴, 面色白, 大便稀溏,

Advertisiment
小便清, 舌質淡, 舌體胖(屬脾虛證), 舌苔白, 脈細弱, 指紋淡紅。

治療手法:補脾經穴3~6min, 揉合穀穴3~6min, 補腎經穴3—6min, 清板門穴3—6min, 清天河水穴2—3min。

3.脾胃積熱型

發熱, 口臭, 流涎, 口渴納差, 唇、舌、頰內或齒齦等處, 出現黃白色或灰白色的潰爛點, 周圍鮮紅, 大小數目不等, 或便秘, 尿少, 舌質紅, 舌苔黃, 脈滑數, 指紋紫滯。

治療手法如下。

(1)清脾經3—6min, 清胃經(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 直推為清)3—6min, 逆運內八卦穴3—6min, 揉合穀穴2—3nun, 捏脊3~6遍。

(2)推下六腑穴3—10min。

4.陰虛火旺型

久病體虛, 消瘦顴紅, 口瘡反復發作, 口幹不欲飲, 舌質紅, 舌苔少或光剝(也稱地圖舌), 指紋淡紫。

治療手法:補腎經6—10min, 清脾經3~10min, 清板門穴3—6min, 清天河水3~6min。

注意事項:

1.多給患兒吃西瓜、草莓及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2.在口瘡發作時, 應禁吃辛辣刺激食物。

Advertisiment

3.竹葉6g, 木通3g, 生地黃6g, 甘草3g, 山楂、金銀花各10g, 水煎15min, 口服, 每日3~4次, 每次2—3湯匙, 能治口瘡及鵝口瘡。

指壓療法

取穴:下關、頰車、人中。

操作方法:術者與患兒對坐, 用雙手食指壓住患兒的兩側下關穴, 中指壓在兩側頰車穴, 重壓穴位;兩手拇指甲輪流一上一下點按人中穴, 點按時間約1min, 每日早、晚各1次。 輕者1次見效, 2次治癒;重者不超過5次即可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小兒鵝口瘡要如何治療呢

    你好,小兒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乳☆禁☆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 ...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鵝口瘡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你好,小兒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乳☆禁☆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 ...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鵝口瘡是怎麼回事?怎麼治療?

    您好,鵝口瘡主要表現為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真菌感染引起的。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相關科目接受詳細檢查,確診病因,再按照醫囑對症用藥即可。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兒鵝口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療?

    你好,小兒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乳☆禁☆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 ... [詳細答案]

  • 1回答

    新生兒小兒鵝口瘡已經半個多月了。

    建議,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多讓寶寶喝溫開水,媽媽要注意飲食,以清淡為主,媽媽餵奶前要清洗乳☆禁☆頭。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