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麻痹口服 注射疫苗差異

小兒麻痹口服、注射疫苗的差異

小兒麻痹病毒~早期幼兒健康殺手

小兒麻痹在早期可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感染, 它曾經是全世界小孩腦脊髓膜炎的最大殺手, 小兒麻痹病毒會侵犯腦和脊髓, 造成死亡, 或在破壞脊髓運動神經細胞後, 導致肌肉無力或麻痹現象。 自從開始廣泛使用小兒麻痹疫苗, 才使得小兒麻痹病例大幅減少。

預防小兒麻痹的疫苗有兩種, 即口服活性減毒疫苗(OPV)以及去活性病毒疫苗(IPV)。 很多媽咪都搞不清口服疫苗(OPV)與注射疫苗(IPV)兩種型態的疫苗, 在效果、副作用以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等各方面,

Advertisiment
究竟有什麼樣的差異?

口服疫苗(OPV)保護效果佳

口服疫苗(OPV)屬於活性減毒疫苗, 接種後人體可以藉由它提高腸道的免疫功能, 其主要優點包括:

1、保護效果佳。 口服疫苗(OPV)的保護效果優於注射型的疫苗。 如果居住地有小兒麻痹個案發生, 最好採取口服疫苗以達到最好的預防成效。

2、可以產生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容易產生腸道的抵抗力。

3、口服疫苗的價位較注射疫苗便宜。

4、疫苗容易取得, 而且只需滴兩滴即可, 不必使用到針頭。

雖然口服疫苗可達到極佳保護效力, 但是本身免疫力不好的幼兒, 並不宜使用, 以免產生疫苗相關的麻痹。 所謂疫苗相關的麻痹, 是指極少數病例在口服疫苗之後, 發生肢體麻痹現象,

Advertisiment
有免疫缺損的病患最好不要使用。 嬰兒在接受第一劑口服疫苗後, 發生類似小兒麻痹的機會約有百萬分之一。

注射疫苗(IPV)沒有併發症風險

相比口服疫苗, 注射疫苗(IPV)的價位稍微貴了些, 它是屬於死的疫苗, 必須採取肌肉注射, 所以要由護理人員執行, 而它的優點則包括:

1、不會有類似小兒麻痹的併發症, 所以免疫不全的病患也可以使用。

2、可達到一定的保護效果, 而且免疫力持久。

3、可以和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合併注射, 減少寶寶的打針次數。

如何選擇及安排接種時程最保險?

既然口服疫苗及注射疫苗各有其優缺點, 那麼該如何選擇並安排接種時程, 以同時達到最佳保護, 並避開併發症風險呢?由於口服疫苗副作用較容易發生在出生未滿6個月的嬰兒,

Advertisiment
因此, 建議未滿6個月的嬰幼兒最好採取注射型疫苗。

在歐美國家多完全採取注射疫苗, 至今極少有副作用報告。 現在, 多實行多種疫苗混合注射, 這種情況下, 可能無法有效產生長久的腸胃道免疫力及提升群體免疫效果, 基於防疫考慮, 建議接種2劑以上的多合一疫苗或單一的注射疫苗(IPV)後, 配合後續各項疫苗的接種時程, 至少再口服2劑(OPV), 另于入小學時口服第3劑(OPV)。

如果寶寶本身有免疫力不全(如早產兒、重症嬰幼兒等), 這4劑最好都採用注射型疫苗(IPV), 到滿5歲時再補2劑口服疫苗(OPV), 而且這兩劑必須間隔一個半月以上。

寶寶在接受口服疫苗前後半小時內, 應避免進食(包括喝水);而當幼兒患有腸胃病或腹瀉時,

Advertisiment
最好延緩使用。

加入混合疫苗, 寶寶少挨針

目前, 通常都將注射型小兒麻痹疫苗加在五合一、六合一疫苗當中, 五合一疫苗是除了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外, 又加上b型嗜血桿菌疫苗以及小兒麻痹注射疫苗;而六合一疫苗是將五合一疫苗加上B型肝炎疫苗的成分。 無論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 在保護效果方面並無明顯差異。

不過六合一疫苗除了能有效預防五合一疫苗所包含的疾病, 還多添加了B型肝炎疫苗, 可以讓寶寶少挨兩針, 減少寶寶痛苦, 同時減輕家長對打針的擔憂。

小兒麻痹口服、注射疫苗都有它的優缺點, 只要做適當的安排, 就能避免併發症風險, 同時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 而在混合疫苗問世後,

Advertisiment
將注射型小兒麻痹疫苗加入五合一、六合一疫苗當中, 能夠達到預防功效, 並且免除多挨針的痛苦, 讓家長們有了更好的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