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麻痹症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小兒麻痹症這個疾病, 此病會讓孩子的肌肉萎縮, 嚴重的會導致癱瘓, 行動不便, 是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的疾病, 此病一般在兒童時期發病, 發病時, 孩子會不明原因的發熱、全身都不舒服, 那麼, 小兒麻痹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引起小兒麻痹症的原因:

1、脊髓灰質炎病毒自口, 咽或腸道粘膜侵入人體後, 一天內即可到達局部淋巴組織, 如扁桃體, 咽壁淋巴組織, 腸壁集合淋巴組織等處生長繁殖, 並向局部排出病毒, 若此時人體產生多量特異抗體, 可將病毒控制在局部, 形成隱性☆禁☆感染;否則病毒進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

Advertisiment
在第3天到達各處非神經組織, 如呼吸道, 腸道, 皮膚粘膜, 心, 腎, 肝, 胰, 腎上腺等處繁殖, 在全身淋巴組織中尤多, 並於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第二次病毒血症), 如果此時血 迴圈中的特異抗體已足夠將病毒中和, 則疾病發展至此為止, 形成頓挫型脊髓灰質炎, 僅有上呼吸道及腸道症狀, 而不出現神經系統病變, 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強或血中抗體不足以將其中和, 病毒可隨血流經血腦屏障侵犯中樞神經系統, 病變嚴重者可發生癱瘓, 偶爾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經傳播到中樞神經系統, 特異中和抗體 不易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 故腦脊液和糞便內病毒存留時間較長,
Advertisiment
因此, 人體血循環中是否有特異抗體, 其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量是決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因素。

2、多種因素可影響疾病的轉好, 如受涼, 勞累, 局部刺激, 損傷, 手術(如預防注射, 扁桃體截除術, 撥牙等), 以及免疫力低下等, 均有可能促使癱瘓的發生, 孕婦如得病易發生癱瘓, 年長兒和成人患者病情較重, 發生癱瘓者多, 兒童中男孩較女孩易患重症, 多見癱瘓。

3、脊髓灰質炎最突出的病理變化在中樞神經系統(本病毒具嗜神經毒性), 病灶有散在和多發不對稱的特點, 可涉及大腦, 中腦, 延髓, 小腦及脊髓, 以脊髓損害為主, 腦幹次之, 尤以運動神經細胞的病變最顯著。

小兒麻痹症知道了其病因, 下面看看小兒麻痹症的臨床表現:

小兒麻痹症的臨床表型差異很大。

Advertisiment
主要有兩種基本類型:輕型(頓挫型)和重型(癱瘓型或非癱瘓型)。

1、輕型小兒麻痹症占臨床感染的 80%~90%, 主要發生于小兒。 臨床表現輕, 中樞神經系統不受侵犯。 在接觸病原後3~5天, 患者出現輕度發熱、不適、頭痛、咽喉痛及嘔吐、腹瀉或便秘等 症狀, 一般在24~72小時之內恢復。 此外, 患者還出現流感樣症狀和關節、肌肉酸痛等。

2、重型小兒麻痹症常在輕型的過程後平穩幾 天, 然後突然發病。 更常見的是發病無前驅症狀, 特別在年長兒和成人。 潛伏期一般為7~14日, 偶爾可較長。 發病後發熱、頭痛、頸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 有 時有感覺過敏和感覺異常。 在急性期出現尿瀦留和肌肉痙攣, 深腱反射消失。 此後,

Advertisiment
病情可不再進一步進展, 但也可能出現深腱反射消失、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癱瘓。 這主要取決於脊髓或延髓損害的部位。 呼吸衰弱可能由於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 也可能是由於呼吸中樞本身受病毒損傷所致。 吞咽困難、鼻反流、發聲時帶鼻 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體征。

治療小兒麻痹症的方法:

目前尚無藥物可控制癱瘓的發生和發展, 主要是對症處理和支持治療。

治療原則是減輕恐懼, 減少骨骼畸形, 預防及處理合併症, 康復治療。

1、臥床休息

患者臥床持續至熱退1周, 隔離40天, 以後避免體力活動至少2周。 臥床時使用踏腳板使腳和小腿有一正確角度, 以利於功能恢復。

2、對症治療

可使用退熱鎮痛劑、鎮靜劑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每2~4小時濕 熱敷一次,

Advertisiment
每次15~30分鐘;熱水浴亦有良效, 特別對年幼兒童, 與鎮痛藥合用有協同作用;有條件可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400mg/(kg·天), 連用 2~3天, 有減輕病情作用。 早期可應用干擾素, 100萬U/d, 肌肉注射, 14天為一療程;輕微被動運動可避免畸形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