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動物鍛煉孩子大膽量

一場大雨過後, 社區的地上到處都是蚯蚓。 那是從花壇裡爬出來的, 因為雨水灌滿了土壤間的縫隙, 它們在地下被憋得呆不住了, 慌不擇路地鑽出來要透一口氣, 可是懵懵懂懂地來到乾燥而粗糙的防滑地磚上, 就再也回不去了, 遍地裡三步一隻、五步一對兒的, 有的在痛苦地扭動著身體, 有的已經被行人或是車輪碾壓得血肉模糊, 甚至只剩一層幹皮了。

我從小就害怕動物, 大的小的、軟的硬的, 有毛的沒毛的、漂亮的醜陋的, 都只能遠距離地觀賞而不可近距離地接觸, 比如現在, 看著那滿地密密麻麻的蚯蚓,

Advertisiment
我總不自覺地要幻想著一旦不小心踩到它, 它會怎樣在我的腳邊急速而劇烈地抽搐、扭曲, 想得胳膊上的汗毛一陣陣聳動, 只有全神貫注地走在路上, 連頭也不敢抬一下。

說起來, 可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跟我一樣走得小心翼翼, 甚至戰戰兢兢的, 還有我的女兒。 她緊緊地抓著爸爸的胳膊, 一面躲閃腳下那一條條黑灰色的小東西, 一面埋怨地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蚯蚓。 當爸爸跟她講明白蚯蚓的來歷, 以及它們在堅硬的磚路上鑽不進土裡, 不久就會被太陽曬乾之後, 她忽然站住了:“那咱們幹嗎不把它送到花壇裡去, 幹嗎要眼睜睜地看著它們被活活曬乾呢?”

我跟她爸爸面面相覷, 一時間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Advertisiment
我們只知道儘量不要讓自己的腳踩到那些無辜而弱小的生命, 卻沒想到要去把它們一條條地撿起來, 送回到它賴以活命的土壤裡去——儘管那土壤, 離我們最多不過幾丈之遙。

沒等我們發話, 女兒已經蹲下身子, 哆哆嗦嗦地伸出手, 試著去捏腳邊的一隻蚯蚓了。 可是那個小東西只輕輕一蠕動, 她便“啊——”地一聲尖叫起來, 那一聲驚恐的尖叫分貝之高, 估計連地上的蚯蚓也被嚇得間歇性暈菜了。

她爸在一旁幸災樂禍地大笑, 我也忍不住說起了風涼話:“就您這點膽氣, 還想挽救蚯蚓哪?那蚯蚓就算不被太陽曬死, 也要被你的叫聲嚇死了。 橫豎是死, 背著抱著一般沉, 咱還是省省吧!”

她原本就有點驚魂未定, 被我這樣一挖苦,

Advertisiment
小臉兒更是一陣紅一陣白。 不知道是愛心依舊還是為了挽回面子, 她站在那裡沒有說話, 忽然讓一旁的爸爸背過身去, 從他的登山包裡騰出一隻塑膠袋, 疊成了幾層, 然後不無得意地套在手上, 蹲身去繼續捉蚯蚓。

這一招兒果然好使。 因為沒有了跟蚯蚓的肌膚接觸, 在搬弄它的時候, 指尖的刺激和心頭的恐懼便減輕了不少。 女兒起初還有點害怕, 很快地便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 一條條地捉著, 到最後竟然輕鬆愉快地哼起了小曲。 當她把可以找到的最後一條蚯蚓放進花壇的時候, 額頭和鼻尖上, 已經滿是細密的汗珠兒了。 我沒想到她會想出這樣的辦法來“送蚯蚓”, 更沒想到這辦法居然如此有效。 於是打趣地問她, 何以能夠克服心中的畏懼,

Advertisiment
讓“一個塑膠袋的最大價值, 可以是若干條蚯蚓的生命”?她滿心歡喜, 卻又故意舉重若輕地回答:“很簡單, 在救蚯蚓之前, 先保護好自己——不就得了?”

這話說來可真是簡單啊。 可我聽了之後細一琢磨, 心裡竟不覺一亮:多少次, 因為心軟而又耽於世故, 讓自己(也使孩子)在善良和冷漠之間徘徊、迷茫。 其實, 在救助別人的同時只要記著保護好自己, 這原來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就比如要救蚯蚓而不被它“咬到”, 只需套一層事先準備好的塑膠紙。 阿 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