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女孩都偏愛粉色系?破除粉紅色魔咒這樣做

大概是去年的某一天早晨, 我打開女兒的衣櫃幫她選當天要穿的衣服, 我突然之間發現, 她的衣櫃填滿了粉紅色的上衣下褲, 我想幫她搭一套出來穿, 只能在深淺明暗的粉紅色上做文章。 那一刻, 我驚呆了, 我完全沒有意識到, 這麼多粉紅色的衣服是怎麼一件件走到我女兒的衣櫥裡, 又是怎麼慢慢的擠掉其它顏色, 然後堂而皇之的成為她的不二選擇。 從那一天起, 我開始留意, 慢慢的我發現, 原來很多童裝店裡的小女孩衣服, 幾乎每種款式都有粉紅色, 而其它顏色的選擇就少了很多。 每次我買衣服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粉紅色的總是比另外那一種或者兩種顏色好看, 於是不知不覺間, 我就把女兒的衣櫥變成了粉紅色。 而強勢的粉紅色並不僅僅出現在衣服的選擇上, 比如我帶小朋友去圖書館選書的時候, 女兒總能特別快速的從滿滿的書架上選出和公主啊、仙女啊有關的書, 後來我才意識到, 她能這麼快選到這類書, 是因為這些書大部分都是粉紅色的, 所以只要從架上按顏色選, 就八九不離十了。 原來, 這個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替我的女兒做好了選擇, 小女孩就應該是粉紅色的才美美的, 抱著同樣美美的芭比娃娃, 讀著公主的故事。 粉紅色的公主彷佛一個魔咒, 別說女兒抵擋不了, 我都掉進去了。

Advertisiment

粉紅色的暗示會妨礙女孩子對自我的定位

這粉紅色魔咒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是, 它在潛移默化之間引導了小女孩的審美角度和興趣愛好。 大多數的兒童心理發育專家都認為, 諸如粉紅色、芭比娃娃這類女童專屬用品會妨礙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對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興趣,

Advertisiment
因為這些女孩子的粉紅色衣物玩具裡面, 幾乎不存在工程車、化學實驗模具等形象, 而那些都被打上了「男孩」標記。 人的性別意識從三歲左右開始長足發展, 而這個過程是受到環境的強烈影響的。 如果一個女孩子從小就被粉紅色的衣物包圍、玩具都是芭比娃娃、梳粧檯、奶瓶, 經年累月的暗示, 她可能變得偏執, 比如排斥其它顏色, 不願意嘗試有「男性」標籤的玩具, 甚至在成長過程中下意識的避免數理工程的知識, 最終從一個粉紅色的「芭比娃娃」成長為粉紅色的「芭比公主」。

好吧, 我承認很多粉紅色的女孩物品很漂亮很可愛, 不然我也不會在不經意中買了那麼多給女兒, 我其實也並不是希望女兒日後要做科學家、工程師或者醫師,

Advertisiment
但是, 我希望她能夠瞭解世界上的各種顏色, 能夠有機會發掘自己的各種潛力, 也許她就是天生的一個小女人, 也許她最終選擇做一個小女人, 這都沒有關係, 但這應該是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 我不希望她從小就被植入一個粉紅色的性別定位, 不是只有粉紅色才美麗, 女孩子也不是只能玩娃娃。 去年那個平常的清晨, 當我打開女兒衣櫃的那一刻, 我終於意識到我其實和女兒一起陷入了粉紅色魔咒, 我得幫我們兩個一起打破它。

打破粉紅色魔咒並不難

就像很多其它事情一樣, 一旦意識到了, 要打破這個魔咒其實並不難。 比如買衣服, 我後來就有意識的選擇其它顏色, 附近的童裝店選擇不夠,

Advertisiment
我就網購, 尤其是從境外的店裡網購時, 選擇度之大超乎想像。 我不會去限制女兒玩芭比娃娃、去讀白雪公主, 但我同時也給女兒選擇其它的玩具與書籍。 而且我發現, 五歲的小朋友是很講道理的, 去年我驚呼「你的衣服全都是粉紅色了」, 女兒也聽明白了, 之後她自己也主動提醒我, 別總買粉紅色的衣服。 還有, 家裡有個平衡角色:弟弟, 弟弟的存在, 讓女兒自然而然的可以接觸到許多中性或者偏男性的玩具與書籍, 這些事物的存在, 不需要我們做爸媽的鼓動, 女兒自己就會發展出同樣的興趣, 這也從另外一方面證明了, 小女孩不是只會喜歡粉紅色的芭比娃娃的。

粉紅色只是商業定位

這場對粉紅色的戰鬥, 不僅僅發生在我家裡,在美國這個粉紅色魔咒的始作俑者的地盤上,老早就有人吹響過號角了。世界上不同文化下都有科學研究表明,女孩子喜歡粉紅色、芭比娃娃、而對數理科學興趣缺缺,並不是生物屬性,而是文化的副產品。其實,把女孩子定位為粉紅色,是一個商業行為。根據美國一家為玩具工業做諮詢的公司 (Global Toy Experts) 調查,在 1950 年代以前,粉紅色並不是小女生的招牌顏色。1940 年代,美國的女性雜誌開始鼓吹爸媽們應該給女兒穿粉紅色,因為這個顏色明亮而且溫暖。從此之後,粉紅色慢慢成為流行趨勢,各大兒童產業的商家更是深耕這個顏色符號,到了今天,一切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而且不但在全美紮根,還強烈影響了世界上很多地區和文化。

反過來,在美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這個現象,開始反思如何破解。父母的反思影響到商家,比如著名的樂高 (Lego) 玩具,本來都只是針對小男孩市場的,因為這幾十年來的既定思維都是認為女孩子對這類玩具不感興趣,而在 2011 年,樂高推出針對女孩子的好朋友系列 (Lego Friends),這正是在長期的市場調查之後,他們意識到父母也很願意讓女兒玩樂高。只不過這場戰爭還遠未結束,因為好朋友系列仍然帶有強烈的粉紅色印象,而且樂高也把它擺在美國各大商場的粉紅色女孩區。

想要全面破除粉紅色魔咒,也需要爸媽們的有效行動,因為只有當消費者拒絕粉紅色標籤的時候,商家才有動力推出其它系列。有女兒的爸媽們,快來看一看:

· 看看你女兒的物品,是不是大多是粉紅色、或者和芭比、公主、仙子有關係?

· 如果是,你是否願意做改變?

· 如果願意,有意識的給女兒選擇其它顏色、主題、類別的東西;

· 如果家裡有哥哥弟弟,鼓勵他和姐姐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

· 別忘了,女兒可以是粉紅色美美的小公主,也可以踢足球、玩飛機、喜歡做數學題。

不僅僅發生在我家裡,在美國這個粉紅色魔咒的始作俑者的地盤上,老早就有人吹響過號角了。世界上不同文化下都有科學研究表明,女孩子喜歡粉紅色、芭比娃娃、而對數理科學興趣缺缺,並不是生物屬性,而是文化的副產品。其實,把女孩子定位為粉紅色,是一個商業行為。根據美國一家為玩具工業做諮詢的公司 (Global Toy Experts) 調查,在 1950 年代以前,粉紅色並不是小女生的招牌顏色。1940 年代,美國的女性雜誌開始鼓吹爸媽們應該給女兒穿粉紅色,因為這個顏色明亮而且溫暖。從此之後,粉紅色慢慢成為流行趨勢,各大兒童產業的商家更是深耕這個顏色符號,到了今天,一切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而且不但在全美紮根,還強烈影響了世界上很多地區和文化。

反過來,在美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這個現象,開始反思如何破解。父母的反思影響到商家,比如著名的樂高 (Lego) 玩具,本來都只是針對小男孩市場的,因為這幾十年來的既定思維都是認為女孩子對這類玩具不感興趣,而在 2011 年,樂高推出針對女孩子的好朋友系列 (Lego Friends),這正是在長期的市場調查之後,他們意識到父母也很願意讓女兒玩樂高。只不過這場戰爭還遠未結束,因為好朋友系列仍然帶有強烈的粉紅色印象,而且樂高也把它擺在美國各大商場的粉紅色女孩區。

想要全面破除粉紅色魔咒,也需要爸媽們的有效行動,因為只有當消費者拒絕粉紅色標籤的時候,商家才有動力推出其它系列。有女兒的爸媽們,快來看一看:

· 看看你女兒的物品,是不是大多是粉紅色、或者和芭比、公主、仙子有關係?

· 如果是,你是否願意做改變?

· 如果願意,有意識的給女兒選擇其它顏色、主題、類別的東西;

· 如果家裡有哥哥弟弟,鼓勵他和姐姐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

· 別忘了,女兒可以是粉紅色美美的小公主,也可以踢足球、玩飛機、喜歡做數學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