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為什麼容易吐奶

小嬰兒吃奶後容易吐幾口奶, 這在醫學上叫滋乳, 就是平時大家常說的漾奶。 一般屬生理現象, 並不是病態。 小嬰兒滋乳與其消化道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

兒童和成人的胃一般垂直位, 象一個底向上、略帶傾斜的口袋。 其上部(稱胃底)呈回隆伏, 即胃上部有一個向上隆起的部位, 這個部位在胃的人口—貴門以上。 當有氣休存在時可在該部位存留, 不致因為氣體滋出胃部而帶出食物, 造成嘔吐。 小嬰兒的胃呈水準狀, 胃底平直, 缺乏圓隆部分。 當胃內有氣體存在時, 由於氣體輕, 上升到胃底部, 它們便會從賁門溢出,

Advertisiment
同時帶出一些奶, 這就是滋乳。

嬰兒胃部賁門肌肉發育不如幽門(胃的出口)處完善, 表明胃的出口緊而人口松, 這也是造成容易溢乳的一個原因。 同時, 哭兒胃容量小、胃的肌肉和神經發育不成熟、肌肉張力較低等, 均造成小嬰兒容易溢乳。

餵養不當, 奶前哭鬧、吸空奶瓶、吮手指、餵奶時乳☆禁☆頭內未充滿奶汁, 都可以造成大量吞氣而引起奶後溢乳。 奶後體位變動也容易造成要兒滋乳。

遇到滋乳的嬰兒, 首先應該區別生理性溢乳還是病理性嘔吐。 許多疾病, 如幽門痙孿、先天性幽門狹窄、消化道梗阻、腦膜炎、急性胃腸炎等都可造成病理性嘔吐。 這時吐奶頻繁, 嘔吐量較多, 伴有奶塊, 甚至可以有綠色膽汁, 有時呈噴射性。

Advertisiment
如不及時診治, 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生理性滋乳嬰兒, 餵奶後要輕輕抱起, 使之伏在母親肩上, 輕拍背部, 讓胃內氣體排出, 然後輕輕放下, 取右側臥位, 頭部稍抬高, 這樣可以減少滋乳的發生。

溢乳現象屬生理性, 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會逐漸減輕, 一般到三個月以後就較少發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