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跟我的小孩好好說很久了, 他知道我要上班, 也明白上學可以交朋友, 但是到了校門又狂哭。 我請老師帶他進教室, 他硬要掙脫, 哭喊:“媽媽不要走~”進教室後, 他看到我在校門外的邊邊, 還開門大哭喊著:“媽媽~媽媽~”真的好令人不舍啊。 陪他待在學校一會兒,
Advertisiment
上善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兒童繪本作家何采諭回復:
孩子要從整天待在與媽媽生活的家庭環境中, 轉換至白天離開媽媽到學校環境, 勢必會有一段適應期, 適應期的長短, 取決於孩子本身特質及其原先所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有所差異。 通常與他人有較多接觸, 或與家長有適度分化的孩子, 在進入新環境的適應狀況, 相對來說會較穩定。 就這位元媽媽的例子, 以下提供幾個方式給您做參考:
1.熟悉校園環境與作息
孩子初到學校, 對於學校的環境與生活作息, 尚在適應中, 在面對不甚熟悉的環境, 可能擔心自己的需求(如:上廁所、受傷、遇到困難??等),
Advertisiment
2.約定接送時間且說到做到
每天要離開學校之前, 與孩子約定下課接送時間;很重要的是, 家長務必準時接送, 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及對家長所做承諾的信心。 當家長沒有依約前來, 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或忽略, 這將容易影響到孩子隔天早上到校的心情。
Advertisiment
3.分享每日學校生活
每天與孩子有一段“約會時光”, 由家長分享工作中的趣事, 孩子分享學校中的事情, 讓孩子有機會可以試著將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家人分享;家長也可從分享中, 加以引導與鼓勵, 肯定孩子能勇敢上學、學習交朋友的努力。 當然, 也可以跟孩子比賽背誦同學的名字, 增加趣味, 進而討論對他們的認識, 也有助於提升孩子與他人互動的動機與興趣。
4.照顧與調適親子情緒
不管是孩子或家長, 面對環境的轉換都會有壓力, 差別在於成人有較多的方式來適應。 家長可與孩子分享, 您在面對生活中的變動時, 自己的情緒為何?又是如何嘗試調整的?藉此讓孩子學習更適切的方式來面對生活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