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媽媽再寶寶成長階段發現寶寶在幼稚園不願意與別人交流, 媽媽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媽媽可以進入星寶寶童書瞭解寶寶認生知識, 更好的呵護寶寶的健康。
兒童由於缺乏獨立生存能力和社交經驗, 在離開父母, 獨自面對陌生人的時候, 會產生焦慮。
焦慮症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 根據雙生子研究, 同卵雙胞胎的共病率是24%, 異卵雙胞胎的共病率是15%。 此外, 直系親屬中有社交恐懼症的, 兒童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比直系親屬中無社交恐懼症的高10倍之多。 可見, 生物遺傳因素是導致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原因之一。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後天的因素也不可忽略。 如果兒童早期生活在一個敏感、家庭關係緊張的氛圍中, 如父母經常吵架, 婆媳關係(奶奶和媽媽)不和等, 都會讓孩子產生自我退縮、封閉的防禦機制, 進而推廣到以後害怕面對所有陌生人。 此外, 父母, 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限制越多, 孩子越容易形成“行為抑制”的氣質, 在陌生人面前保守、躲避。
兒時的社交恐懼症會對其成人後的社交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儘管有研究表明, 社交恐懼症與智商沒有相關性,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 會被同事或上司認為“難以溝通”、“沒有團隊精神”等, 影響職場的發展。
對於兒童社交恐懼症的治療, 主要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種方式。
Advertisiment
心理治療主要採用系統脫敏療法, 即先確立恐懼等級, 例如和父母在一起為0, 和陌生小朋友在一起遊戲為100, 然後從在父母陪同下遠遠看其他小朋友玩耍開始, 逐步推進到在父母陪同下靠近其他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說話、一起做遊戲……一直到在沒有父母陪同下能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 當每一階段的恐懼感逐漸降低後, 進行到下一階段, 逐漸“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