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症俗稱“迷症”,
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
而後又睡下,
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
夜遊症不是發生在夢中,
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
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
故夜遊症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2~3小時。
夢遊症與幼兒
夢遊症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 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 但以5~7歲為多見, 持續數年, 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
在小兒期, 偶有夢遊症的比例為15%, 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 男多於女。 同一家系內夢遊症發生率高, 這說明夢遊症有一定遺傳性。 夜驚發作多發生在入睡後半小時之內,
Advertisiment
夢遊症的表現
症狀一次或多次發作, 起床, 通常發生於夜間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階段, 走來走去。 發作中, 個體表現茫然, 目光凝滯, 他人試圖加以於涉或同其交談, 則相對無反應, 並且難以被喚醒。 在清醒後(無論是在發作中醒來還是在次日清晨), 個體對發作不能回憶。 儘管在最初從發作中醒來的幾分鐘之內, 會有一段時間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礙, 但並無精神活動及行為的任何損害。 沒有器質性精神障礙, 如癡呆或軀體障礙或癲癇的證據。
小兒夢遊症的病因
心理社會因素
部分兒童發生夢遊症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 如日常生活規律紊亂, 環境壓力, 焦慮不安及恐懼情緒;家庭關係不和、親子關係欠佳、學習緊張及考試成績不佳等,
Advertisiment
睡眠過深
由於夢遊症常常發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 故各種使睡眠加深的因素, 如白天過度勞累、連續幾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藥物等, 均可誘發夢遊症的發生。
遺傳因素
家系調查表明夢遊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陽性家族史的較多, 且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較雙卵雙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 說明該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發育因素
因該病多發生于兒童期, 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停止, 表明夢遊症可能與大腦皮質的發育延遲有關。
小兒夢遊症的治療方法
厭惡療法
治療夢遊症最直截了當的方法是厭惡療法, 通過病因分析,
Advertisiment
採用厭惡療法有兩個關鍵之處, 一是設法在患者夢游時喚醒治療者, 二是及時中斷患者夢遊行為。
精神宣洩法
從前面的病因分析可以得知, 夢遊是精神壓抑造成的, 所以要根治夢遊症狀必須要做的是解除內心深處的壓抑。 其實要尋找夢遊者的病因是非常簡單的, 夢遊者的夢遊行為十有八九代表了他內心深處的想法。
事實上, 夢遊症在兒童中的發生率頗高, 這些夢遊往往是想念親人所致。 家長或孩子的管教者應給孩子更多的的溫暖, 關心、愛護他們,
Advertisiment
小兒夢遊症的預防與保健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日常生活規律, 避免過度疲勞和高度的緊張狀態, 注意早睡早起, 鍛煉身體, 使睡眠節律調整到最佳狀態;
注意睡眠環境的控制
睡前關好門窗, 收藏好各種危險物品, 以免夢游發作時外出走失, 或引起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注意保護性醫療制度
不在孩子面前談論其病情的嚴重性及其夢遊經過, 以免增加患兒的緊張、焦慮及恐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