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太過執著,需要去看醫生嗎?

面對孩子的行為, 通常可由兩個方向去觀察:第一個是孩子本身, 另一個則是行為發生的情境因素。 就孩子本身而言, 可能的影響原因包括發展狀況(認知、語言、情緒等)、孩子獨具的特性(先天氣質、對於外在訊息的解讀方式等), 也要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是不是這個年齡的正常發展現象。 就情境因素來看, 可以試著去觀察的是, 這個行為大多在什麼時間、地點、或特別針對誰才會出現?或是任何人事時地物都可以觀察到?發生前, 有什麼會引發或制止這個行為?發生後, 會有什麼結果?有什麼會讓這個行為持續出現或不再出現?

Advertisiment

這個提問, 也可試著從上述角度去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可能因素。 比如說:孩子特別執著, 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有多常出現?對誰特別容易出現?家人的因應方式是什麼?如果沒有照著孩子的意思去做, 會怎麼樣呢?是不是因為孩子要講的事情, 必須得在當下狀況與情境中才能讓家長瞭解?或孩子在口語表達的發展上還不太能清楚表達?透過瞭解行為的前因後果, 較能澄清這是發展中的過渡現象, 或孩子有特別需要大人協助的地方。

至於是否就醫, 家長可考慮這些特性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人際互動等影響程度, 如果常會干擾到孩子或家庭, 就建議求醫。 如果只是過渡現象, 可以考慮運用假裝遊戲或是扮家家酒等方式,

Advertisiment
説明孩子在情境中表達, 同時也可借機教導孩子下次可以怎麼說或怎麼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