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孩子引發中耳炎的原因

4月過敏性鼻炎患者進入高發期, 採取有效措施很重要, 否則可能會引發中耳炎。 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得過中耳炎

孫越峰主任說, 12歲以下的孩子, 特別是2-6歲的, 很容易得中耳炎, 這個病在孩子當中非常普遍, 每十個孩子中, 起碼有六七個得過中耳炎。

為什麼孩子特別容易得這個病?

人的耳朵與鼻腔、口腔是相通的, 這個通道叫咽鼓管。 咽鼓管靠近鼻咽部的地方有個類似閥門一樣的結構。 平時, 這個閥門是閉合的。 當吞咽、打哈欠時, 這個閥門會打開, 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 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

Advertisiment

咽鼓管很短, 只有三四釐米。 而小孩子的咽鼓管還沒有發育完全, 孫主任用四個字來形容它, “粗、短、平、直”。 絕大多數孩子的中耳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感冒後, 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 如果這個通道“粗短平直”, 細菌、病毒等致病菌能夠輕易通過, 進入鼓室, 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病菌等, 所以感冒的孩子, 不少伴有中耳炎。

中耳炎的第二大病因是游泳。 孫主任說, 有些孩子游泳時, 不小心喝了泳池裡的水, 而泳池裡的水可能含有致病菌, 當他不小心吞下去的時候, 這些水很可能會通過咽鼓管導致中耳炎。

還有一些壞習慣, 也會引發中耳炎。

不要捏著兩側鼻翼擤鼻子

許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捏住兩側鼻孔,

Advertisiment
並屏住呼吸。 當用力鼓氣後再吞咽一下, 就會聽到雙耳內“砰”的一聲, 這便是鼻腔和咽腔的氣體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並振動鼓膜所致。 這也證明了鼻耳是相通的, 且咽鼓管功能正常。

感冒時, 鼻涕較多, 有的家長喜歡捏住孩子兩側鼻翼, 然後讓小孩用力將鼻涕擤出。 醫生提醒, 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 而且很可能會引發中耳炎。

這是因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 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 鼻腔至咽鼓管會出現壓力差, 在這個壓力差下, 原本處在鼻腔內的鼻涕, 會倒流至咽鼓管, 進入鼓室, 引發中耳炎。

正確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側鼻孔, 稍用力擤出另一側鼻孔的鼻涕。 然後再擤另一側。

Advertisiment

儘量不要讓孩子叼著奶瓶睡覺

許多小孩都有叼著奶瓶睡覺的習慣, 醫生提醒說, 叼著奶瓶睡覺也易得中耳炎。

當人坐著或站著吃飯喝奶時, 咽鼓管位於咽部的上方, 食物或液體不太可能進入咽鼓管。 但當人躺下時, 咽鼓管與咽部差不多處於同一平面上。 吃奶時, 咽鼓管的閥門又剛好是打開的, 此時奶水就比較容易進入咽鼓管, 流入鼓室, 引發中耳炎。

所以儘量不要讓孩子叼著奶瓶睡覺, 特別是在感冒時。

母親哺乳時, 也最好採取坐位, 把嬰兒抱起呈斜位, 而不要躺著哺乳。

遊戲易引發中耳炎也是同樣的道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