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手術後應注意什麼?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手術順利做完了, 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這只是完成了一半, 手術後的護理工作還很重要, 護理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 那麼手術後應注意些什麼呢?

1)清醒後才可以餵食, 水許多手術剛完的病兒並未完全消醒, 一般應平臥, 不枕枕頭, 不要馬上喂水、吃奶等, 以免引起噁心和嗆咳, 增加病兒術後的痛苦。 家長可守在病兒身旁, 靜等病兒慢慢醒來, 病兒清醒後(哭泣或呼之會應聲), 第一次進食不要吃得太多。 即便是採用單純局部麻醉做手術的大孩子(一般不給睡覺藥, 手術中頭腦清醒),

Advertisiment
手術剛完也不要猛吃。 整個術後恢復期可適當增加營養, 但不宜過多地加營養, 也不宜多吃油膩食物, 否則會增加病兒的消化負擔, 反而對康復不利。

2)定期測體沮家中自備休溫計時, 可每日試兩次。 一般術後兩天內, 某些病兒會出現發燒, 如果腋下體溫在38度以下, 可按醫囑服藥, 若體溫增高, 超過380C(腋下表溫)以上者, 需到醫院就診。 沒有體溫表時, 也要以手摸額部等方法, 鑒別病兒有無發燒。

3)注意, 傷口致料的變化, 手術後1-2天內應注意敷蓋傷口的紗布有無滲血跡象, 少量(僅傷口紗布上有些血跡)滲血無妨, 若滲血盈多, 甚至整個紗布上全是血或出血不止, 要立刻送醫院就診。 術後3~7天內應注意敷料有無膿性分泌物及臭味,

Advertisiment
如果有這些現象, 也要到醫院就診。 手腳或四肢的手術, 須注意傷口肢體遠端的皮膚顏色, 若該部分頗色暗紅或發紫, 同時病兒哭鬧不安或訴痛, 這是包紮傷口的繃帶或紗布過緊所致, 應立即到醫院處理。 嬰幼兒要防止尿、便污染傷口敷料。 有些病兒的傷口安放了引流條(或引流管)或打了石膏托等, 須妥善保護。

4)傷口疼痛的處理手術後2-3天內, 傷口會有刺痛感覺, 大部分小兒可以忍耐, 為減輕疼痛, 可按醫囑服止痛藥。 胸腹部的刀口, 應避免病兒著涼, 以減少咳嗽引起的刀口震動痛。 此外, 家長可通過解釋、講故事等方法分散病兒的注意力, 也會減輕病兒的疼痛感。 有少數的病兒, 刀口疼痛很劇烈或哭鬧不止, 可到醫院診治。

Advertisiment

5)通當活動, 術後1---2天內病兒最好臥床休息或在床上玩, 術後第三天起(此時傷口巳不太疼)可下床活動, 小嬰兒也可以抱起活動, 但所有的活動都要節制。 除個別部位外, 適當的活動對傷口的恢復很有利, 並且能增加食欲、減少便秘, 因此手術後只要醫生無特殊醫囑者(如絕對臥床等), 最好不要讓病兒老躺著, 可鼓勵病兒適當活動。

其它如看傷口、拆線, 服藥、打針、複診等事項, 請按醫囑進行。 住院病兒手術後的護理與上述原則差不多, 當然某些較大手術後需要特殊的護理和治療, 例如胃腸減壓、吸氧、輸液等, 不過這些均由醫務人員來完成, 家長可配合醫院做好以上各項工作。 不需要家長陪住的病兒, 請客長按規定時間探視,

Advertisiment
以便讓病兒安心養傷, 早日恢復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