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子拉肚子了,很有可能是疳積

疳積以神萎、面黃肌瘦、毛髮焦枯、肚大筋露、納呆便溏為主要表現的兒科病證。 多見於1~5歲兒童。 疳積多因飲食不節, 乳食餵養不當, 損傷脾胃, 運化失職, 營養不足, 氣血精微不能濡養臟腑;或因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腸道寄生蟲等病, 經久不愈, 損傷脾胃等引起。

病因及食療方法
乳食不節, 傷及脾胃
乳食不節, 過食肥甘藥膳食療
疳積,又稱食滯、食積。 小兒一旦患有此病, 影響營養的吸收, 造成生長發育不良, 嚴重 者會合並其它症, 導致死亡。 所以對小兒疳積的儘快治療, 顯得格外重要。
積滯
胃納減退, 噁心嘔吐,
Advertisiment
吐出奶塊及食物, 腹脹而硬, 大便酸臭, 煩躁哭鬧, 苔白厚膩, 脈滑有力。 治宜消食導滯。
(1)二醜消積餅 黑、白醜各60克, 白麵500克。 將二醜炒香脆, 研成細粉狀, 與白麵調合, 加適量白糖, 焙製成每塊重3克的餅乾食用。 每服1~塊, 日3次。
(2)雞內金粥 雞內金6克, 幹橘皮3克, 砂仁1.3克, 粳米30克, 白糖少許。 先將前三味共研成細末, 然後與粳米同煮粥, 待熟時調入白糖。 溫服, 早晚各1碗。
(3)鵪鶉大米粥 鵪鶉1只, 大米適量, 調味料少許。 將鵪鶉處理乾淨, 切成小塊, 與大米同煮作粥, 調好味。 空腹溫熱食, 日2~3次。
(4)香薑子奶 丁香2粒, 薑汁1茶匙, 牛奶250毫升, 白糖少許。 將丁香、薑汁、牛奶同鍋煮沸, 去丁香, 加白糖, 溫飲。
(5)萊菔子散 萊菔子6克, 焙乾研末。 用溫開水調服。
(6)五香散 芡實、扁豆、玉米、黃豆均炒熟各等份,
Advertisiment
焙雞內金1/4份。 將五味均勻研成極細的粉末狀, 每服15~克, 溫開水送服, 日3次。 可連用1~2個月。
疸證
長期胃納不振, 時時腹瀉, 面色黃白, 毛髮枯槁, 形體羸瘦, 精神不振, 目光黯淡, 睡間露睛, 甚則浮腫, 舌淡少苔, 脈細弱。 治宜健脾益胃, 補養氣血。
(1)二藤健脾糕 旋花根150 克, 雞血藤60克, 粳米250克, 白糖250克。 將前三味共研細粉, 混勻後加白糖, 用水適量揉成麵團, 切塊或搓成小團塊, 蒸熟。 分頓隨量食。
(2)山楂蜜膏 山楂、蜂蜜各500克。 將山楂洗淨, 去核, 切成薄片, 加水適量煮糊, 再加蜂蜜煉成膏。 每服半匙, 日3次。
(3)小米山藥粥 山藥45克(鮮品100克), 小米50克, 白糖適量。 將山藥洗淨搗碎或切片, 與小米共煮作粥, 熟後加白糖適量調勻, 空腹溫熱服食。
(4)木鱉榧子夜明砂散 雞肝4具,
Advertisiment
木鱉、榧子各3克, 夜明砂6克。 將前三味炒至黑褐色, 研成繼末, 分成4份, 分別與不沾水之4具雞肝(雄雞經閹割的雞肝)同蒸, 熟後食用。 每次服雞肝1具。 服後忌喝茶。
(5)內金鱔魚 黃鱔1條, 雞內金6克, 調料適量。 將鱔魚剖腹去內臟, 洗淨, 切成2釐米長的段, 雞內金洗淨;將鱔魚和雞內金同放入蒸盆內, 加生薑、蔥、醬油、食鹽、紹酒各適量, 入籠蒸至熟透, 調入味精。 隨意服食。
(6)炒扁豆淮山藥粥 炒扁豆60克, 淮山藥60克, 大米50克。 將扁豆、淮山藥洗淨, 大米淘洗乾淨, 加水適量共煮粥。
(7)茯苓粉 茯苓適量, 研粉。 每服15克, 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
1.注意調養:在餵養方面, 應注意遵循先稀後幹, 先素後葷, 先少後多, 先軟後硬的原則。
2.注意營養搭配。
3.必要時應中西醫結合治療, 特別是對原發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療。
Advertisiment
生冷, 傷及脾胃, 脾胃失司, 受納運化失職, 升降不調, 及成積滯。 積滯日久, 脾胃更傷, 轉化為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