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口味上的偏好和差異。 小孩子會挑食挺正常的, 只要沒出現嚴重的營養不均衡, 挑一點就挑一點吧。 而且人的口味是會變的, 也許過幾年就不一樣了。 所以, 不必太著急, 慢慢來。
不管大人孩子, 總有個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 只要大方向不影響, 特別不喜歡某幾種菜色, 我覺得沒有糾正的必要, 哪怕家長自己非常喜歡, 也沒必要非得強迫孩子不厭惡。 “不吃就餓著”的辦法, 更適用于解決孩子吃飯不規律的問題, 而不是叫他非常不快地勉強吃下他最討厭的東西, 並且以此為勝利。
Advertisiment
但嚴重偏食以至於營養攝取不均衡的話, 還是有必要糾正的。 另外, 有些媽媽做的菜真的是非常可怕。 對於父母來說, 不要責怪小孩挑食, 有心思的話, 不妨琢磨一下廚藝, 比你想各種方法強迫小孩吃難吃的東西要來得更加可靠。
個別不愛吃可以接受, 但要適量吃小孩子有個別幾種蔬菜不喜歡吃可以接受。 討厭吃各種蔬菜就不利於健康成長了。 應對的方式可以各種各樣, 家長得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發揮創造性, 比如把蔬菜做的可口些, 賣相好看些。 培養孩子對各種蔬菜的興趣, 增加趣味性, 或鼓勵小孩參與蔬菜的烹製過程。 如果這些都不行, 那就得出別的招了。 具體原則是“增”和“減”。 可以兩者都用, 也可以只用一條。
Advertisiment
增:每吃一次蔬菜可以得到一點小獎勵, 比如一個小零食, 額外看電視或玩電腦的時間, 父母的表揚, 一張貼紙(每收集N張可以換一個大獎勵)等。 獎勵的東西必須是小孩自己真心想要的, 且獎勵的量與小孩的努力成正比。
減:拒絕吃蔬菜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比如損失部分零花錢, 減少玩耍時間, 不給零食吃。 代價小小的就行了, 讓小孩覺得有點心疼但也不是太痛苦, 畢竟只是件小事嘛。 等到小孩逐漸養成了吃蔬菜的習慣, “增減”原則就可以慢慢退場了。 就好像你不會特意表揚一個10歲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一樣。 還有家長表示, 小孩已經能夠識破大人的“小把戲”了, 怎麼辦?這個其實不是問題。 看破了這個小把戲, 不代表這個把戲就沒效果。
Advertisiment
1.不要對立, 比如定義孩子為“不愛吃蔬菜”, 暗示的力量是無窮的, 你越是說, 他越不吃。 或者因為這個批評他, 一旦有了逆反心理就更不好糾正了。
2.不要把“吃蔬菜”這個事件特殊化, 比如吃了這個菜就讓你玩遊戲啊, 就表揚啊, 就如何如何。 無形中強化了“吃蔬菜”是一件特殊的, 特別不好或者不容易的事情, 需要獎勵或者補償。
3.愛吃不吃。 每天做好肉菜搭配的飯菜, 大人隨便吃, 孩子自然會模仿, 不強迫。
4.某些菜就是不吃。 那就不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