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舉手沒有被老師叫到、本來跟他要好的小朋友突然不理他了、爸爸媽媽說的一句話傷害了他小小的自尊心等。
他不說出來可能是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 也可能是他有過被拒絕和被誤解的經驗而選擇的自己默默消化。
人生氣的時候會採取兩種方式, 一種是對外攻擊,
Advertisiment
生悶氣是因為內心的力量感不夠造成的。 生悶氣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 只能悶在心裡進行隱形攻擊。
孩子生悶氣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允許和接受孩子生悶氣, 這是孩子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
兩種性格的父母更容易造成孩子生悶氣, 一是父母本身是一個愛生悶氣的人, 孩子遺傳了這種表達情感的方式, 二是父母的性格很暴躁, 孩子容易選擇不吭聲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家長如何避免或應對孩子生悶氣的情況呢?
傾聽
一定要聽清楚、聽全孩子的話, 而不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自大, 認定早就知道孩子要說什麼, 或者認定孩子的話不值得聽、不必要聽。 家長聽的時候固然不要急著反駁, 但也別急著點頭認可,
Advertisiment
試著分析理解孩子的話
試著分析理解孩子的話, 弄清孩子為什麼這麼說, 想達到什麼目的, 幫孩子把話說完整了。
這一點尤其針對年齡小的孩子, 他們本來就不容易表達清楚, 從認識、記憶調取、情緒再到表達, 都不完善。
家長若能站到孩子的角度, 幫孩子理順思路、說清楚了, 好處將不僅利於這次溝通, 更是在引導和訓練孩子的思維。 家長的不帶偏見和不主觀妄斷是最重要的。
要做好, 那就要對孩子平時生活細節的覺察, 對孩子興趣愛好的瞭解, 對孩子認知和思維程度的把握了, 這是家長必備的功夫。
理解了孩子, 也要返回到自己的立場
理解了孩子, 別忘了要返回自己的立場,
Advertisiment
家長要採取關注的態度, 而不是“我最懂”“我給點兒批示”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
不要用“太幼稚”之類的話來壓人
如果家長和孩子有不同意見, 那麼辯論的過程儘量就事論事, 不要用“你還小, 太幼稚”之類的話來壓人, 也不要意氣用事, 非爭個勝負輸贏。
當聽到孩子說“就你對”“就你好”等話, 或者意識到自己總是有理的, 總是說贏了的那個, 那麼家長要警醒一下, 回顧自己和孩子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