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子為什麼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相關方法

意識地發展, 認知、語言、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 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 所以跟爸爸媽媽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衝突。 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後。 從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說, 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 但對爸爸媽媽來說, 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寶寶為何產生逆反心理?

儘管第一反抗期在某些孩子的身上很明顯, 但是也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反抗期特徵。 孩子表現出“逆反心理”, 主要有兩大原因:

★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盧文格研究了每一個人的自我發展, 他認為在幼兒的自我發展階段中,

Advertisiment
就有一個階段與“逆反心理”是相關的, 那就是幼兒的“衝動階段”。 他認為兒童的衝動有助於他們證實他的獨立的一面。 因此, 處於“衝動階段”的孩子經常會說“不!”, 還有“讓我來做!”, 這正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 來強調自己的存在, 讓大人能對他們刮目相看, 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他們也希望通過讓他自己來做某些事情, 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很強了。 當孩子進入自我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後, 他們這種“逆反心理”的表現就會不斷減少。

“逆反心理”作為自我發展中, 表現出來的一個正常現象, 在不同性格的孩子身上會表現不一。

Advertisiment
對於比較獨立的孩子而言, 他們的會表現出更多的“逆反心理”。 他們不僅獨立, 而且思維發展好;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 認為自己的觀點、行為都是正確的;因此他們會經常報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看待別人的觀點, 如果他們一旦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那麼很多人都無法改變他們的想法, 正所謂“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家庭不良的教育環境誘發孩子逆反心理的發生

一方面, “逆反心理”會以一種發展階段的自然結果出現, 另一方“逆反心理”也有一定的“溫床”, 那就是爸爸媽媽提供的不良的教育環境。 “逆反心理”的出現, 究其原因:幼兒無法滿足自身的要求, 當幼兒正當的需求, 無法得到滿足時, 他們會通過尋找其他途徑,

Advertisiment
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抗議;從而獲得心理上的一絲報復的快感。

爸媽, 你的觀念和孩子對著幹了嗎?

在孩子的生活中, 有三種需求與爸爸媽媽觀點發生衝突:

第一種:渴望獨立VS缺少信任

3、4歲的孩子在經歷了3歲以前很多事情無法獨立完成後, 他們逐漸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了大大提高。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 他們認為自己掌握的這些能力足以應付生活中的許多事情。 一來他們急於表現, 一來他們覺得自己很有能力, 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可是, 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們非常不信任, 很多事情都需要包辦, 或者有些“囑託”, 比如“幼稚園裡乖一點”, “不要和小朋友吵架”, “感到冷了, 要記得穿衣服”等, 會一遍遍的重複。

Advertisiment
這些不僅使得幼兒產生厭煩, 而且厭煩後, 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第二種:渴望探索VS缺少理解

3、4歲的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 由於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 他們能隨心所欲的完成各種動作。 他們可以鑽到小黑洞裡去看看裡面有沒有住人;他們會去搞破壞, 因為他們想知道家裡的鐘為什麼能不聽的走路;他們也會到處亂跑, 不去關心那裡到底有沒有危險。 因此, 爸爸媽媽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他們經常給孩子許多禁令:“不許去!”“不許動!”等等。 他們無法理解孩子的內心對外面這個精彩的充滿了多少好奇, 他們也無法理解孩子需要親自看看, 親自摸摸, 親自嘗試一下的心理, 只是一味的制止。 因此, 孩子探索知識的需求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滿足,

Advertisiment
他們就通過“反抗”, 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或者全然不顧爸爸媽媽的禁令, 和爸爸媽媽對著幹。

第三種:渴望讚美VS缺少耐心

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1.過多種途徑的學習, 認識到孩子在發展中出現“逆反心理”的正常現象, 理解孩子在發展中的需求, 預防孩子“逆反心理”的發生。

2.尊重孩子的想法。 讓孩子在尊重中, 找到證明自己實力的途徑。

3.善於表達禁令。 當確實需要向孩子說明有些事情不能做時, 要一種平等的口吻、商量的語氣進行。 在商量時, 更要詳細說明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原因。

4.保持冷靜。 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甚至是“逆反行為”時, 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善於先將這件事冷處理。

5.經常自我反省。 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後, 認真的想想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不僅要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更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認真的想想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不僅要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更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